第3课时 走进科学探究 稳基础 知识点1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1(1分)我们学习、研究和发展化学最基本的手段是(C) A.逻辑推理 B.查阅资料 C.化学实验 D.精确运算 2(1分)某同学将鸡蛋壳放入食醋中,发现有气泡产生,他认为可能是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就“可能是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 A.作出猜想 B.设计实验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知识点2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3(1分·2024秋·大连月考)某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由此他大胆地推测,此白烟是(D)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 D.石蜡固体小颗粒 4(1分·教材习题改编)探究蜡烛及其燃烧时,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C) A.重复实验,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向教师请教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生成黑色物质的可能原因 5(1分)“天宫课堂”第四课在空间站与地面同步探究了蜡烛燃烧实验。实验观察到空间站内蜡烛火焰呈球状(图1),地面实验时蜡烛的火焰呈锥状(图2),而且空间站内火焰比地面实验显得微弱。下列分析正确的是(C) ①空间站内的蜡烛燃烧只发生化学变化; ②空间站处于失重条件下,蜡烛燃烧产生的热气流向四周扩散,火焰呈球状,地面上蜡烛燃烧产生的热气流向上扩散,火焰呈锥状; ③空间站内氧气含量比空气低,因此,蜡烛燃烧火焰微弱; ④空间站内蜡烛燃烧,不需要氧气; ⑤空间站处于失重条件下,氧气流动性差,蜡烛燃烧的火焰比较微弱。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⑤ C.②⑤ D.①③④ 6(7分)回忆蜡烛在点燃前、燃烧过程中、熄灭时三个阶段的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 阶段一:点燃前 (1)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由此得知:石蜡的密度 < (选填“>”“<“或“=”)水的密度。 阶段二:燃烧过程中 (2)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分为三层,其中 外焰 最亮, 内焰 最暗。 (3)将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水珠 ,片刻后取下烧杯并正放,迅速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由此得出,石蜡燃烧生成的新物质是 二氧化碳和水 。 阶段三:熄灭时 (4)将蜡烛轻轻吹灭时,出现 白烟 。 巧提升 7(1分)化学课上老师演示了“粉笔蜡烛”的创新实验,装置如图。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粉笔上产生黄色火焰,实验结束后粉笔未损耗,但金属盖中石蜡减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黄色火焰是粉笔燃烧产生的 B.粉笔中孔隙能输送石蜡蒸气 C.该实验能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D.实验过程中可能观察到U形管内出现黑烟 8(1分)实验小组用小刀切取一段蜡烛,用如图装置探究蜡烛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能用小刀切取蜡烛,说明蜡烛硬度较小 B.注射器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CO2 C.玻璃导管口处的白烟能被点燃,说明白烟有可燃性 D.蜡烛的熔化和燃烧都是化学变化 9(1分·数字化实验)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A.蜡烛熄灭时瓶内气体只有二氧化碳 B.该实验说明蜡烛燃烧消耗氧气 C.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D.实验后向装置内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培素养 10(5分·创新实验)《蜡烛的化学史》是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所著的传世科普经典。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沿着大师的足迹,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再一次探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强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1)如图A,点燃蜡烛,取一片铁纱窗罩在火焰中心,观察到蜡烛火焰的外焰处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