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硫酸(一) 1 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从实验开始到过一段时间后,对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中苹果块会干瘪 B. ②中胆矾晶体表面有“白斑” C. ③中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 D. ④中pH试纸变红 2 下列关于硫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硫酸可用于生产化肥、农药和炸药等 B. 硫黄和黄铁矿可以作为制备硫酸的原料 C. 反应生成的SO3可以用水直接吸收来制备硫酸 D. 工业制备硫酸时,SO2转化为SO3的反应需要在加热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 3 比较下述实验方案,能判断溶液中一定含有SO的事实是( ) A. 取少量试样溶液,加入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 取少量试样溶液,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C. 取少量试样溶液,加入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D. 取少量试样溶液,加入足量盐酸,无沉淀产生,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4 某小组同学利用反应:S+2H2SO4(浓)3SO2↑+2H2O,进行如图所示的含硫物质的转化实验(夹持装置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试管①中,浓硫酸体现了强氧化性和脱水性 B. 试管②中,溶液褪色,体现+4价硫元素的氧化性 C. 试管③中,有淡黄色沉淀出现,体现-2价硫元素的还原性 D. 烧杯中的反应为SO3+2NaOH===Na2SO4+H2O 5 一种以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设杂质均不参与反应)为原料生产硫酸的简要流程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黄铁矿“煅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S2+11O22Fe3O4+8SO2 B. 依据上述流程,当最终生成0.1 mol H2SO4时,共转移7.5 mol电子 C. “吸收”时,若用水吸收SO3会有酸雾产生 D. 标准状况下,22.4 L SO3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2.408×1024 6 利用如下实验探究浓硫酸的性质。 实验1:取2 g蔗糖放入大试管中,加2~3滴水,再加入3 mL浓硫酸,搅拌,蔗糖变黑,同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观察到酸性KMnO4溶液褪色。 实验2:将一小片铜放入试管中,再加入3 mL浓硫酸,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观察到品红溶液褪色。将反应后的混合物溶于水,得到蓝色溶液。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1中浓硫酸只表现了吸水性和强氧化性 B. 将实验1中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其中是否含有CO2 C. 实验2可以说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和酸性 D. 实验1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实验2中品红溶液褪色,都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7 某同学设计下列实验探究碳、硅元素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如图),说法正确的是( ) A. 圆底烧瓶中的反应,浓硫酸体现强氧化性和酸性 B. 实验时应先点燃酒精灯,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C. 装置B中产生CO2可说明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碳元素 D. 装置C中生成白色沉淀,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硅元素 8 (2024广州调研)将铜丝浸没在浓硫酸中加热,按如图装置进行含硫物质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u与浓硫酸反应,体现H2SO4的酸性和氧化性 B. 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说明SO2是酸性氧化物 C. 品红试纸和酸性KMnO4溶液均褪色,体现SO2的还原性 D. Na2S溶液中出现淡黄色浑浊,体现SO2的氧化性 9 按图装置进行实验。将浓硫酸全部加入Ⅰ中的试管,关闭活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Ⅲ中的溶液一段时间后才会变浑浊,说明SO2有氧化性 B. Ⅱ中品红溶液褪色,说明在Ⅰ中浓硫酸还体现了强氧化性 C. Ⅰ中试管内有“黑面包”生成,说明浓硫酸体现了吸水性 D. 撤掉水浴,重做实验,Ⅳ中红色褪去变慢 10 如图为检验浓硫酸和木炭反应所得气体产物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装置②只保留a、b,酸性KMnO4溶液足量,同样可以达到实验目的 B. 若按③→②→①顺序连接,可检验所有气体产物 C. 浓硫酸在反应中显酸性和强氧化性 D. 实验中a、b、c溶液均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