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时计划 课题 第一节 走进制造 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目标类型/目标行为12.技术、工程与社会 12.1技术与工程创造了人造物,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 7~9年级:①认识现代技术与工程的系统性和复杂性 12.2技术与工程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7~9年级:④举例说明重大的技术发明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如工业革命、信息技术革命):知道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需要考虑伦理问题,关注并讨论一些有伦理争议的技术与工程问题。 12.3科学、技术、工程相互影响与促进7~9年级:⑥知道科学对技术与工程具有指导意义;初步认识现代科学、技术与工程越来越密不可分,高度融合。 科学观念:通过对教材文本的阅读比较,知道三种常见现代制造技术的概念和类型。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比较三种常见现代制造技术的特征,学会归纳和分类的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通过课前开展对领先全球的中国制造技术的调查活动,了解我国现代制造技术的现状水平及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提高学生调查科学项目的能力。 态度责任:通过对近十年来中国制造业迅速发展的学习,建立对中国制造技术的民 族自豪感。 以上目标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第 页 第 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知道金属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在上一课中对制造也有了 初步的了解,也掌握了工程制造技术发展的历程,但对现代制造技术还是缺乏知识和体验。学生要用教师提供的大量图片等素材对现代制造技术的类型和特征进行学习,梳理和归纳出现代制造技术的常见类型及特征,并通过对中国现代制造技术迅 速发展的学习,知道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三步走”战略。 你分析一下哪些学生的原有知识不能支撑这堂课的学习? 课程内容分析 课表解读/教材分析/支持性材料 本课是七年级下册第5章第1节《走进制造》第二课时,内容包括现代制造 技术与工程、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是对上一课时的深化和进阶。通过七年级上册的学习,学生对技术与工程有了初步认知。本节内容则是通过学习现代信息社会的智能制造、纳米制造、生物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与工程,更深刻地理解制造技术与工程对社会的影响。本课设有两个实践活动——— 3D打印技术和调查分析领先全球的中国制造技术活动,通过实践了解身边的、区域的、国家的各类制造技术与工 程,对其意义有更深的理解。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① 课前调查中国制造 学习活动 播放《中国嫦娥六号在月球上探 教学活动 通过实地调查、查阅图书或网络 测》。探月时需要应用很多的高科技制 检索,展开对某一项领先全球的中国制造技 造技术,如果你是探月计划的设计工程 术的调查,可从制造技术水平的现状、工 师,你知道在制造探测飞行器时需要 程建设情况及对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影 哪些技术吗 响等方面进行。 各小组汇报课前调查项目,思考并归纳各项 基于数据与证据进行调查分析,并将调查 目的特征。 情况记录于调查表中(表1),汇报员准备 在课堂中进行汇报交流。 过程诊断 通过中国探月工程录像,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同时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制造技术有哪些方面的认识、这样可以基于学生学习起点,引发新课的教学,明确教学的方向 学校任务② 阅读文本,梳理现代制造技术 学习活动 教学活动 阅读教材第183~184页,梳理三 表2三种现代制造技术的类型比较表 种不同现代制造技术类型的概念、特征和 现代制造技术类型 概念 代表的制造业 常见例子。 智能制造 通过阅读,将三种现代制造技术的概念特征 纳米制造 和代表的制造业填入表2。 生物制造 学生小组交流,并进行反馈和评价 过程诊断 一般的生产环境下,生产一辆汽车所需的工时通常在22至26小时,而由于现代制造技的发展,现代制造汽车只需要40分钟时间。制造技术的发展对一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