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74844

七下21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 课件(共19张ppt)

日期:2025-05-2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1次 大小:5021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七下,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课件
  • cover
(课件网) 游山西村 陆游 同学们你能说出以“山”和“柳”开头的成语吗? 山重水复 柳暗花明 山穷水尽 山清水秀 柳绿花红 柳絮才高 1.背诵默写这首诗。 2.理解本诗的主要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感情。 3.体味诗中美妙的意境,理解哲理句的含义。  学习目标: 游山西村 解题 “游”交代的是 ,“山西村” 是 。整个标题概括了 诗的主要内容: 。 出游的事件 陆游家乡的一个村庄 在山西村游览时的见闻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 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 )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因极力 推助北伐,被罢官。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融,产生了流传千古的《游山西村》。 介绍作者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当时诗人罢官闲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镜湖的三山乡。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诗中记叙了当地的风俗,饶有兴味。 写作背景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朗读诗歌 (七言律诗) 诗词解释及句意理解 (“浑”指酒水混浊,指酒的质量不好)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句意:不要笑话农家腊月酿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丰足 小猪,这里指猪肉 腊月所酿的酒 不要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农家人是怎样待客的? 从哪里看出农家人热情地接待客人? 莫笑: 道出了诗人对农家人淳朴的赞赏。 足: 写出农家款待客人的菜肴极为丰盛,表现农家人尽其所有的盛情 赞美农家人淳朴,热情好客 留: 因是丰年,农家人要留客人多住几日 热情 诗词解释及句意理解 山峦重叠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绿柳繁茂荫浓 水道迂回曲折 花色鲜艳明丽 怀疑 句意:山峦重重叠叠,水道迂回曲折,正怀疑会无路可行的时候。忽然看见绿柳繁茂荫浓,花色鲜艳明丽处,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疑”:村外山峦重叠,流水萦绕,作者疑若无路。“疑”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心情:惊喜、兴奋 当我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出现扑朔迷离,迷茫的感觉,百思不得其解,如果这时候你能锲而不舍,继续认真钻研下去,终究会出现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境界。这就是此联带给我们的启发,也是宋代诗理趣之所在。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赏析:此句诗既描绘了村外山环水绕,花团锦簇的美景,又表达了逆境中蕴含着希望的人生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只要勇于探索,就会出现希望和光明。 名句赏析 诗词解释及句意理解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吹箫打鼓 保留着淳朴的古代风俗 句意: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拜祭土地神,祈求来年丰收的日子已经临近,村民们衣冠简朴的古代风俗仍然存在。 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祭社公,祈求丰收。 赞美了山西村淳朴的风土人情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趁着月明来闲游 随时 句意: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来闲游,我一定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诗词解释及句意理解 敲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尾联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这是全诗的总结,写诗人的愿望。主人的热情、山村 的迷人景色、村俗的朴实淳美,这些都给诗人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今后怎么样呢?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趁月夜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敲门拜访,恋恋不舍之情益于言表。 充分表露出诗人对山西村和山西村村民无限喜爱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