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题组一 冷战与两极格局 1.[2024·四川自贡期中] 有学者指出美苏大战略中含有巨大差异,美国是要全球扩张,而苏联则要求划分势力范围。出于这种差异,美国把苏联建立势力范围的行动视为对美国实现其大战略的巨大障碍与威胁,认为只有在“地缘政治现实”的基础上采取行动,美国才能避免被包围,于是就有了“遏制”政策。导致这种差异的根源是 ( ) A.意识形态的不同 B.社会制度的不同 C.经济体制的不同 D.国家利益的不同 2.[2024·山东威海月考] 1950年1月,在美国的提议下,美英法等几个北约成员国成立了一个非正式的国际组织———巴黎统筹委员会”,它要求成员国严格控制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军事装备、原子能技术和设备以及军民两用的技术和产品。“巴黎统筹委员会”的成立 ( ) A.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B.是“杜鲁门主义”的体现 C.奠定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D.直接导致第一次柏林危机发生 3.[2024·江苏徐州学业考试] 下图所示的漫画反映的是美国某一时期的对外政策。由此可见,美国 ( ) A.推行杜鲁门主义 B.实行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约 D.推动欧盟建立 题组二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4.[2024·江苏连云港学业考试] 苏联外交官特罗扬诺夫斯基认为这场危机“使他们意识到———不是在理论上,而是在实践中———核灭绝是真的可能会发生的事情,所以,核边缘政策绝对不能考虑”。这场危机是 ( ) A.第一次柏林危机 B.古巴导弹危机 C.第二次柏林危机 D.朝鲜分裂 5.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极力谋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西欧各国昔日受到美国的“保护”,现在随着经济的增长,也敢同美国分庭抗礼。这表明 ( ) A.经济增长是多极化趋势发展的重要原因 B.经济上的大国必然要在政治上谋求权力 C.多极化趋势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D.日本和西欧致力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6.[2024·甘肃陇南期中] 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提出建立“新的和公正的经济秩序”的主张;1974年,第四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正式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纲领,并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地行使反对霸权主义的国家主权来巩固他们的独立。这表明不结盟运动 ( ) A.冲击了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 B.彻底终结了美苏对峙的局面 C.有效维护了世界多极化格局 D.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 题组三 两极格局的瓦解 7.[2024·江苏扬州学业考试] 美国《时代》周刊曾用几个“十”概括东欧六国的事态,“波兰变化用了十年,匈牙利用了十个月,民主德国用了十周,捷克斯洛伐克用了十天,而罗马尼亚仅用了十个小时”。由此可知( ) A.两大阵营对峙完全形成 B.东欧国家实现独立 C.美苏两极格局走向崩溃 D.多极化格局已形成 8.[2024·江苏扬州月考]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政府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新攻势。开展攻心战,利用电台大肆宣扬,动摇人们的信仰,传播西方腐朽的生活方式等。这里的“新攻势”是指( ) A.大搞军备竞赛 B.放弃军事对抗 C.强化经济渗透 D.“和平演变”战略 9.[2024·河北保定月考] 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美国不甘落后,1958年1月,成功用“朱诺1号”火箭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据此可知,当时的航天技术研究 ( ) A.使苏联成为超级大国 B.服务于冷战争霸的需要 C.体现出一定国际合作 D.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10.[2024·陕西商洛期中] 随着日、欧两强与中国、南斯拉夫等国在两大阵营中形成离心之势,以及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反霸高潮兴起,两大阵营的对抗逐步演化为美苏两国的全球霸权之争。可以说,冷战时代的两极均势是各种力量的交叉、弥散与界线的模糊。这说明( ) A.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趋势 B.两极均势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C.美苏冷战加速两极格局的瓦解 D.国际政治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