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74941

4.6 超重与失重 教学设计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5-05-25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1次 大小:399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超重,失重,教学设计,人教,2019,必修
  • cover
高中物理必修一4.6《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超重与失重》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六节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的一部分内容,本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牛 顿运动定律相关知识后编排的,是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应用规律分析现象的典型 实例。通过它的学习,学生不仅会对牛顿运动定律有更深入、更本质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掌握超重和失重的特点,并能够区分超重和失重。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超重和失重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分析电梯升降、火箭发射等过程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增强对物理知识的热爱,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态度。 物理观念:通过学习超重和失重,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认识到超重和失重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表现。 科学思维: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超重和失重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培养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探究: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超重和失重现象,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形成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态度,认识到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对物理学的热爱。 三、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牛顿三大定律,为深入学习超重与失重打下知识基础;2.学生在学习超重与失重现象时会受到一些前概念的影响,可能存在 “超重与失重就是物体自身所受重力发生变化”的错误想法,需要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理性学习。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演示纸带挂钩码实验:静止或匀速运动时,纸带未断 提问问题:只用一个手,一个钩码有没有办法把纸带拉断?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评价和过渡。 进一步提出问题:纸带断了是钩码变重了吗?我们在这节课中寻找答案。 学生活动设计:观看演示实验,思考并尝试把纸带拉断的方法。 问题一:纸带断了是钩码变重了吗? 学生分析总结:纸带断了钩码没变重 教学环节二: 分析测力计称重时状态,引导学生解释原理。 提出问题: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弹簧秤的示数都能显示物体重力的大小呢? 演示实验:将测力计迅速上提,指针会发生上下移动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评价和过渡。 得出结论:有时钩码对弹簧秤的拉力超出了钩码的重力,有时却比钩码的重力要小。 引出初步概念:在物理学上把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超重,反过来把物体对 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理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失重。 学生活动设计: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并回答问题。 问题一: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弹簧秤的示数都能显示物体重力的大小呢? 学生分析总结:不是在任何情况下,弹簧秤的示数都能显示物体重力的大小 问题二: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学生分析总结:在物理学上把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超重,反过来把物体对 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理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失重。 教学环节三: 分析测力计称重时状态,引导学生解释原理。提出问题:加速上升时,弹簧秤的示数会不会发生变化呢?(播放视频)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评价和过渡 学生活动设计:观察演示实验,记录示数变化 问题一:加速上升时,弹簧秤的示数会不会发生变化呢? 学生分析总结:加速上升时,弹簧秤的示数会增大,物体超重 教学环节四: 手机软件:物理手机工坊 捕捉蹲下起立加速度的微小变化。 通过手机传感器测出蹲下起立的过程,分析超重失重与加速度方向的关系 学生活动设计:请学生参与体验超重和失重 问题一:蹲下起立的过程,分析超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