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75109

2026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第22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人民政权的巩固(课件 学案,共2份)

日期:2025-05-1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7次 大小:51261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6届,人民,2份,学案,课件,巩固
    第22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人民政权的巩固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时空 1949年9月21日,北平 内容 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性质,是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时间 1949年10月1日 概况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伟大意义 民族解放 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发展方向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新的纪元 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 1.剿匪镇反 背景 国民党残余军队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 措施 进行人民解放战争的后期作战,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 2.土地改革 时间 1950年夏至1952年底 背景 新中国刚成立时,多数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 过程 1950年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2年底,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意义 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3.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背景 (1)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千疮百孔,国家财政困难。 (2)投机商人囤积居奇,拒用人民币,倒卖银元,加剧物价飞速上涨 目的 制止投机资本制造的市场混乱;从根本上稳定物价 措施 (1)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2)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 意义 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4.抗美援朝 背景 朝鲜内战、美国武装干涉、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 概况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意义 (1)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2)汇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极大地鼓舞着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 (3)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挖教材] 阅读纲要上第25课第一目“历史纵横”,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人民民主专政这一科学概念。 思考:这一理论的提出有何意义? 答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和政策基础。 [辨正误]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社会主义国家。(×)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只起到临时宪法作用,不是正式宪法。(√) [拓知识]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 (1)政治:多个阶级并存,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各民主阶级联合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依然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 (2)经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私营经济)并存。 [辨易错] 1950年中国土地改革的性质 这次土改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是民主革命性质的。因为它是实现农民的土地所有,是私有制,而不是公有制。 [拓思维]———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的实质 “银元之战”采用行政手段,“米棉之战”采用经济手段,都是为了稳定物价,其实质是党和政府与资本家在争夺市场的领导权。 [释概念] 抗美援朝精神 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