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了解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1.成功的探索 中共八大 背景 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已经建立起来 内容 (1)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主要任务:解决主要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评价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双百”方针 概况 1956年,毛泽东正式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意义 成为我国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指导方针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内容 1957年春,毛泽东提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影响 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全党整风运动和全国反右派斗争开展起来,但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了 2.曲折失误 (1)表现: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2)评价: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3)影响:1959年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3.调整提高 八字方针 概况 (1)从1961年1月开始,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2)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总结了经验 结果 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四个现代化 1964年,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 二、“文化大革命” 过程 1966年发动,1976年结束 评价 “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1.成就 工业 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 科技 原子弹、氢弹、中远程弹道导弹和人造卫星 农业 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 文教卫生 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蓬勃发展 精神面貌 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 外交 (1)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1972年,中美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2.意义: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同时适当缩小基本建设的规模,使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得到统筹兼顾,全面安排。 [挖教材] 阅读纲要上第26课第一目“历史纵横”,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正式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并作了阐释。 思考:这一方针对我国的思想文化领域有何影响? 答案:成为我国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指导方针。 [拓思维] 八字方针的核心 八字方针的核心是调整,主要是调整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关系,尽可能提高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适当控制重工业特别是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 [拓知识]———四个现代化” “四个现代化”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