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3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课题 复式条形统计图 单元 第八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年级 教材分析 例3教学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先给出某地区城乡人口的复式统计表,让学生分别完成该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在此基础上引出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首先给出了某地区城乡人口的复式统计表,接下来让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分别观察两幅图:使学生感受到同一年份的两个数据分别出现在两幅不同的统计图中给比较带来麻烦,从而产生新的认知需求。在说明将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进行合并的意义后,教材给出了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示例,让学生模仿完成统计图。完成后,再组织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一方面让学生在对比中认识新的统计图,体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建立数据分析观念;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根据新的统计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学习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教材引出条形统计图的另一种形式--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使学生认识到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只是形式上不同,本质上是相同的。 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图样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2.学习内容分析:教材从单式条形统计图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渡是核心内容。学生先依据城乡人口数统计表绘制单式条形统计图,巩固单式图绘制方法。在此基础上,将两幅单式图合并为复式条形统计图,学习新的绘图规则,如用不同颜色或标识区分不同类别数据(城镇和农村人口),理解复式统计图结构,这是知识的拓展与深化。通过观察复式条形统计图,学生需掌握读取和分析数据的方法,如确定不同年份城镇、农村人口数的最大值、最小值,计算人口数差值并比较大小等。这要求学生从简单的数据呈现认知,进阶到对数据关系和变化趋势的理解。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学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难点 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培养数据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师:在前面我们学习条形统计图,你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出示:下面是某地七月份的天气情况。师:关于条形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2.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人口的分布和变化可是很重要的信息!想象一下,假如你是城市规划师,想要把城市建设得更美好,是不是得先了解有多少人住在城镇,又有多少人住在农村呀?就像咱们这个地区,不同年份城镇和农村的人口数都在变。今天老师带来了某地区城乡人口数的一些数据。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交流反馈。 学生1:用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数量的多少,还能比较出各种数量的大小。学生2: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更加形象、具体,使人一目了然。学生3:条形统计图的1格可以表示多个单位量。…… 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做准备。以“城市规划师”这一富有吸引力的职业角色切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热情,让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提升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关注度和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任务一: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师:今天老师带来了某地区城乡人口数的一些数据,大家看。课件出示:下面是某地区城乡人口数统计表(单位:万人)师:这是一张人口统计表,反映了某地区1980—2020年城镇和乡村人口的数量。你能从这张统计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