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_____. _____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_____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_____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_____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既重视发挥法律的_____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_____作用 强化法律对道德的 _____作用,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 _____作用 6.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_____ 7.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_____ 7.2小测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全面推动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 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要求 三者共同构成建设法治中国的三根支柱,缺少任何一个方面,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就无法实现。 法治国家(目标) 法治社会(基础)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温故知新 法治政府(主体) 8.1 法治国家 壹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思考:为何拐卖人口屡禁不止?如何让天不无拐? 2025年2月28日,随着一声枪响,拐卖17名儿童的人贩子余华英被执行死刑。这场持续26年的追凶之路,在受害者杨妞花的坚持与法律的铁腕下,终于画上句点。当“死刑”二字尘埃落定,无数被撕裂的家庭泪流满面:“这一天,我们等了太久!” 2024年公安机关开展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考项行动,累计侦破拐卖现案、积案550余起。 导入新课 01 议题一 什么是法治国家? ———为何拐卖人口屡禁不止? 02 议题二 如何建设法治国家 ———为何拐卖人口屡禁不止?如何让天不无拐? 如何推进法治国家建设? ———如何让天不无拐? 总议题 议题 议题一:什么是法治国家? ———为何拐卖人口屡禁不止? 一、法治国家的内涵 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从法律上分析,拐卖人口事件屡禁不止的原因有哪些 暴露了我国的法治国家建设中的哪些问题?谈谈你对法治国家的理解? 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打击治理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建言献策———让“天下无拐”变成现实 现行法律买卖不同罪,助长买家侥幸心理;追诉时效限制让犯罪分子逍遥法外;通过造假手段获取户口,甚至多年后才被发现可能存在腐败和技术漏洞;拐卖犯罪不仅是法律问题,更是社会问题,但社会共识尚未完全形成。 严惩犯罪分子能否终结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如何从制度、技术、文化层面构建一张严密的防护网?近年来,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一直是社会焦点,也是全国两会的热门话题。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从立法、打击、预防等多个层面建言献策。 尽管我国宪法明确保障公民权利,公安机关积极但拐卖大日事件屡禁不止。 愿“天下无拐” 让“天下无拐”变成现实 通过造假手段获取户口,甚至多年后才被发现可能存在腐败和技术漏洞 存在的问题: 现行法律买卖不同罪,助长买家侥幸心理;追诉时效限制让犯罪分子逍遥法外 拐卖犯罪不仅是法律问题,更是社会问题,但社会共识尚未完全形成 部分法律不符合良法特征,无法充分保障公民合法权利 存在干部迷法腐败现象必权力没有规范运行 没有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认同,公众法律意识权利意识不强 法治国家应该贯彻宪法精神、法律充分体现良法特征 权力规范的运行 公民权利与法律意识强、最大限度保障公民权利的国家 法治国家特征 议学提示 ①法治国家,就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 ②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 ③法治国家意味着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P87) 1.内 涵: 一、什么是法治国家 2.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 (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①内涵: 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法律是社会治理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