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5 草船借箭 (部编)五年级 下 一 本课目标 目录 新知导入 二 精读课文 三 课外拓展 四 课堂评价 五 课堂总结 六 板书设计 七 第一课时 你对《三国演义》有什么了解?你知道其中哪些人物故事? 三顾茅庐 过五关斩六将 诸葛亮三气周瑜 火烧赤壁 桃园三结义 空城计 …… 北魏(曹操) 西蜀(刘备) 东吴(周瑜) (诸葛亮) (鲁肃) 打败 攻打 联合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诸葛亮就是刘备派到孙权那里帮忙作战的。 背景简介 你对《三国演义》中的这些人物有什么了解?说一说。 罗贯中(约1300-约1400),山西太原人,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作者简介 初读课文 阅读要求: 做到“三不”:不错字,不多字,不少字。 做到“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在读懂了的地方做上批注,在不懂的地方用红笔做上记号。 字词学习 周瑜 妒忌 都督 幔子 翎毛 水寨 擂鼓 呐喊 弓弩手 丞相 yú jì dū màn línɡ léi nà nǔ chénɡ zhài 指导书写 整体感知 谁用草船向谁借箭? 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为什么要借箭? 周瑜借军情紧急,令诸葛亮在三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 怎样借箭? 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巧施妙计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本文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来写的。默读课文,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按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2):借箭起因。 第二部分(3~9):借箭经过。 第三部分(10):借箭结果。 细读课文 周瑜最终要诸葛亮三天内造好十万支箭,可他却暗中阻挠诸葛亮造箭,周瑜是怎么做的呢?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 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周瑜阻挠诸葛亮造箭,是为了什么呢? 定诸葛亮的罪。 定诸葛亮的什么罪? 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古代立下军令状如果完成不了,就是死罪。 按照当时的造箭技术,三天时间最多只能造一万支箭,即使周瑜不阻挠,诸葛亮三天也绝对造不好十万支箭。这说明了什么? 周瑜心胸狭窄,想除掉诸葛亮。 默读第2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周瑜对诸葛亮说的话。 “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十天造得好吗?” “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周瑜对诸葛亮说的造箭的原因是什么? 马上要跟曹军交战,但军中缺箭,军情紧急。 造箭真的是因为要跟曹军交战吗? 不是,是周瑜想给诸葛亮安一个罪名。 齐读周瑜说的话,你觉得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 阴险、狡诈、公报私仇。 默读第2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诸葛亮说的话。 “用弓箭最好。” “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只要三天。” “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诸葛亮为什么把十天的造箭时间改成了三天? 十天不可能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根本没想过造箭,他想的是草船借箭。 三天造好十万支箭这么难的事情,诸葛亮为什么主动要求去做? 因为诸葛亮早已想好计策,胸有成竹。 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很高兴? 周瑜为阴谋要得逞而高兴。 诸葛亮知道周瑜在陷害他吗? 知道。 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