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77035

【情境教学】10.2保护人身权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18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8次 大小:4706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情境,教学,10.2,保护,人身权,教学设计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第二框《保护人身权》 一、教材解析 本框为“保护人身权”。人身权是自然人真正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的前提,是人之所以为人所必需的人身利益。本框主要探讨了人身权利的范围和网络自媒体时代容易被侵犯的肖像权、隐私权的保护。本框也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维护自身的人身权,不侵犯他人的人身权。 二、学情分析 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有了对民法典的基本了解,但对最重要的人身权利的保护措施,了解的还不够深入。在能力方面,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在发展,但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来提升法律思维和法律运用能力。在行为习惯方面,大多数学生能够遵守校规校纪,但在日常生活中,面对人身权的保护,可能缺乏足够的警觉性和自我保护意识。对于课程学习的影响,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但如果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可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结合实际案例,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身权的法律保护知识 三、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保护人身权的相关法律知识,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法律对公民人身权的保护,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从而增强学生对我国法治建设的认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念。使学生明白,国家通过法律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情感。 道德修养:引导学生树立尊重他人人身权的道德意识,明白每个人的人身权都应得到尊重和保护。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友善待人的品质,杜绝任何侵犯他人人身权的行为。教育学生在面对涉及人身权的问题时,要秉持公正、善良的原则,妥善处理,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法治观念:帮助学生了解民法典中关于人身权的具体规定,明确人身权的内涵、外延以及保护方式,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让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人身权受法律保护,同时也不得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人身权益,提高学生依法办事的能力,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健全人格:通过对保护人身权的学习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理性思考、冷静应对问题的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在面对人身权相关的复杂情况和纠纷时,引导学生保持平和的心态,客观分析问题,避免因冲动而做出错误的决策。让学生明白,在维护自身人身权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权益,学会在权利与义务之间找到平衡,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责任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保护人身权不仅关乎个人利益,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法治建设,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保护人身权的法律法规,积极维护社会的人身权利秩序。当发现侵犯人身权的行为时,勇于站出来通过合法途径予以制止,为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生命权、健康权、肖像权、隐私权的界定和保护。 教学难点:隐私范围的把握。 五、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教学、多个图文视频资源 六、方法与策略 教法:讲授法、情景创设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七、教学内容设计 导入 预设过程(约3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小游戏:黑羊游戏。教师说明游戏规则,发出指令,引导学生做出选择。 解释黑羊游戏的角色,设问:黑羊游戏让你联想到什么?链接校园欺凌。 呈现学习主题,展示学习目标。 聆听游戏规则,积极主动参与。 了解四川省省情,进入本课学习情境。 明确学习主题,了解学习目标。 环节一:认识欺凌,初识人身权 教学内容:人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