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二框《法律保障生活》 一、教材解析 本课为法律基础的学习,第一框了解我国法律体系,第二框探讨法律的作用。本框“法律保障生活”主要探讨了在社会建设和发展中法律是如何发挥保障作用的。本框也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认真阅读,品味法律对生活的规范和干预,对我们的保护,认识到“法律与我们息息相关”“从法律建设作用角度认识依法治国的意义”。本框内容与下一课《走近民法典》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共同阐明了我们的社会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因此本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理性思维能力、辨别是非能力不够强,对事物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刻,因此对法律作用的理解容易停留在感性层面,停留于法律对个人的影响。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学生获得对法律的概念、特征的基本认识,对法律的作用有所了解,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有较强的兴趣。这有助于学生融入课堂情境,调用相应知识分析社会现象,提升对法律作用的认识。教师运用情境体验、案例分析、话题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体验、探究中感受法律在国家治理、社会管理中的作用,逐渐养成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的法治素养。 三、教学目标 法治观念:了解法律的重要作用,理解每个公民都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树立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观念;知道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学会自觉遵守社会秩序,树立法治观念。 责任意识:知道法律通过设定个人权利的界限,平衡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学会正确行使个人权利,不滥用权利,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强化对公共利益的保护和担当精神。 政治认同:知道法律在推动各行各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认同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法律的作用 教学难点:联系社会生活的法治思维培养。 五、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教学、多个图文视频资源 六、方法与策略 教法:讲授法、情景创设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七、教学内容设计 导入 预设过程(约3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小游戏:法律盲盒猜猜猜。请学生上台抽取盲盒,并说说与盲盒内的东西关联的法律。 引导学生破除“法律离我们很远”的误解。 呈现学习主题,展示学习目标。 聆听游戏规则,积极主动参与。 破除对法律的误解,初步感受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明确学习主题,了解学习目标。 子议题一:纠纷调解室,知秩序密钥 教学内容:为什么需要法律来保障生活?法律如何维护社会秩序? 预设过程(10分钟) 【议学材料一】 情景一:你借给小华100元买文具,约定一周归还,但小华拖延一个月未还,你便催促小华还钱,结果两人争吵起来,甚至动手。 情景二:你后车的司机开车时接打电话,没有注意到前车减速并刹停,一下子就追尾了你的车,造成你的车尾部受损。 情景三:你用爸爸的手机玩游戏时,收到免费领取游戏皮肤的信息,按对方要求进行扫码并转账,以激活游戏皮肤领取权限,结果被骗一万元。 【议学活动一】 小组合作:法律纠纷化解室———如果遇到以下情况,你会怎么做呢?怎样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讲解要求:1.各小组抽取任务,根据任务进行准备。2.每小组选派1-3位同学续演情境,表演前介绍各自角色。3.准备时间3分钟。 出示不同情景相关的法律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中的相关规定。 【议学小结一】教师多元化点评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理解并总结基础知识点:为什么需要法律来保障生活?法律如何维护社会秩序? 子议题二:绘法治地图,明利益区划 教学内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