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77043

【情境教学】10.1认识民法典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16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8次 大小:3643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情境,教学,10.1,认识,民法典,教学设计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十课第一框《认识民法典》 一、教材解析 本节课作为 2024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第十课 “走进民法典” 的第一课时,重点聚焦于对民法典的认识。教材开篇精心呈现生活中常见的法律场景,像邻里因房屋边界产生纠纷、消费者在购物时遭遇质量问题维权、个人与企业签订合同等,借此引发学生对民法典的关注,自然而然地引入主题。随后,详细阐述了民法典颁布实施所具有的重大意义,着重强调其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切实保障人民权益、有力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在介绍民法典的调整范围时,明确指出民法典主要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并通过丰富多样、贴近生活的案例展示,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民法典在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同时,教材深入解读了民法典的立法目的和立法原则,充分体现了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多重目标,以及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等基本原则。教材内容编排紧密贴合生活实际,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民法典知识,但鉴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民法典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可能给他们带来理解上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12-13岁)处于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法律概念的认知以感性体验为主,理性分析能力较弱。他们普遍对法律知识接触较少,仅了解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基础内容,对民法典的具体内容、作用及与生活的联系缺乏系统认知。 三、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深入学习民法典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我国法治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从而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高度认同,增强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坚定信心,自觉拥护党的领导,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法治社会建设中,成为法治建设的积极推动者。 道德修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法典中所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清晰认识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在学习民法典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以道德准则约束自身行为,同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做到德法兼修,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 法治观念: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民法典的调整范围、立法目的和立法原则,明确民法典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的法治观念。增强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民法典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依法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积极主动地参与法治实践。 健全人格:通过对民法典相关内容的深入学习,着力培养学生自律、理性、诚信的人格品质。使学生明白在法律框架内,能够自由地发展个性,实现个人价值,同时懂得尊重他人权利,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而形成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健全人格。 责任意识: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民法典的实施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积极关注身边的法律问题,主动向身边人宣传民法典知识,为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法治建设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民法典颁布实施的意义,包括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保障人民权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民法典的调整范围,理解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如何在民法典框架下得到规范和保护。 3.民法典的立法目的和立法原则,明确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目标,以及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等原则的内涵。 难点:1.深入理解民法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