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氧气传感器 计算机 实时检测氧气合量→数据传感器 →显现实时数据 25] 起点(020.999 实耐记录氧气含量 和绘制曲线 20…湖点C 空气样品 15 加热点B 终点D2036.15 00 20 300 时间修 A.加热前的空气样品中氧气含量为20.99% B.铜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C.拐点C至终点D所对应的时间范围内,装置内物质的总质量逐渐减少 D.通过现象证据和数据证据,可以从定性和定量的视角分析得出合理解释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6个小题,共65分。) 16.(8分)唐代陆羽所著《茶经》涵盖了茶树栽培、茶具使用、饮茶方法等内容,是世界现存最早、 最完整的茶学专著。 (1)茶树适宜生长在酸性土壤中。用 蘸取土壤浸出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 标准比色卡比较,可测出土壤的酸碱度」 (2)《茶经》中记载的“漉(1ù)水囊”可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该分离过程类似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 (3)明代已存在用木炭除去泡茶用水中异味的方法,此法利用了木炭的 性。 (4)茶叶含氟,对预防龋齿有一定效果,这里的“氟”是指 (填序号)。 A.原子 B.分子C.元素 17.(12分)近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很快,新能源汽车常用磷酸铁锂电池 (如图)作为动力。 (1)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突出的优点是 (2)磷酸铁锂电池外壳常用的材料大体分为三种:塑料、钢壳和铝壳,其中属 于合成材料的是 ,电池工作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 能。 (3)电极材料磷酸铁锂(LiFePO,)中,铁、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4)报废的磷酸铁锂电池经过预处理、酸浸、除杂等环节回收得到的物质,可重新作为制作该电池 的原料。已知拆解电池所得材料中含铁片、铜箔、铝箔等,采用破酸“酸浸”的目的是除去铁、铝,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任写其中一个),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 类型)反应。 18.(12分)氨气(NH,)易贮存、热值高,是一种可再生“零碳”燃料,在燃料电池领域有广阔的应 用前景。图1是氨的合成及应用的部分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九年级化学第4页共6页 气化 销版、氯肥 NH, 分 H 室气 合成罪 高温、高压、能化热 水光智 H NH, 途知 氢然韩电池 H0+N 图1 (1)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取N2时,N,先被蒸发出来,说明液氨沸点比液氧 (填“高”或 “低”):分子筛可根据分子直径大小,把空气中的氧分子吸入而分离出氮气,说明氧分子直径 (填“大于”或“小于”)氨分子直径。 (2)图1获取H的两条途径中,更符合绿色“零碳”理念的是途径 (填“I”或“Ⅱ”). (3)根据图1所示,补充并配平“合成塔”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图2是氮气与氢气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微观过程,其顺序应为 (用字母序号表示). 99999999 g8 。表不氯累于 表不氯原了 9鼎品品 n表示化 (5)氨燃料电池的使用: 图1 氨燃料电池因“零碳”排放而备受关注,根据图1信息推断,氨燃料电池中参加反应的H,和O,分 子个数比为 19. (8分)研究小组利用炭粉与氧化铜反应后的剩余固体(含Cu、C,0、C0和C)为原料制备胆矾 (硫酸铜品体),操作流程如图: 过重H0,堂隆国体因 体四 和过黄林健酸 禄件2 ② 溢1 资料:Cu,O+HSO,CuS0,+Cu+H,0 (1)步骤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H,S0,+H,02-CS0,+2X,则X的化学式为 (2) 步骤③中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双选). A.操作1和操作2的名称是过滤 B.固体N的成分是炭粉 C.步骤@中加入的溶液丙是Na,SO,溶液 D. “一系列操作”中包含降温结晶,说明疏酸钢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4)硫酸铜溶液不能用铁质容器盛放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0.(11分)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水飞菌 九年级化学第5页共6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