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导学案 课题 11.3 严于律己(含答案) 课型 讲授课 主备 审核 学习 目标 1.知道了解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2.初步学会分辨是非,辨别善恶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认清犯罪危害性,不仅对社会,对他人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也给家庭,给自己带来灾难。所以要憎恶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 学习 重点 积极抵制不良行为行为,树立法律意识 学习 难点 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纠正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 预 习 案 1.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 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觉 的人。 2.认清危害, 。违法犯罪会对 、 和 造成危害。我 们要时亥 违法犯罪, 违法犯罪。那种认为自己 、年龄小 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3.明辨是非,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很多犯罪都不是一朝一夕铸成的,而是有 一条从 到 、再到 的变化轨迹。 _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 、严重不良行为的 作了明确规定,给我们划出了明确的 4.我们要树立正确的 观念,增强 ,严于律己,积极抵制不良 ,防患于未然。 5.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 、严重不良行为的 作了明确规定,给我们划出了明确的是非界限。 行 课 案 1.未成年人犯罪有什么危害 如何正确认识未成年人犯罪 2.我国有利于矫治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法律是什么 3.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4.怎样严于律己,预防违法犯罪 5.怎样预防违法犯罪 6.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具有什么意义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鲁智深原名鲁达,军功累累,任经略府提辖官人,是朝廷正经“公务人员”。他平日里受 人尊敬,又被长官所器重,拥有美好生活。 一日,在酒楼饮酒时,得知金氏父女被镇关西欺凌,鲁智深决定帮助他们。次日,鲁智深 来到镇关西的肉铺,借买肉之机与镇关西发生争执并最终三拳将其打死。为了避免官司, 鲁智深逃离了现场,出家为僧后流落江湖。 (1)在当今社会,鲁智深的结局会是怎样的 当时光倒回饮酒那日,请你帮鲁智深想出一条拯救金氏父女的锦囊妙计。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迁,为人机警,洞察力强,原本是高唐州人氏出身盗贼。他自幼练就一身好轻功,能攀 高走壁,盗墓做贼江湖上人称“鼓上蚤”。后时迁火烧翠云楼和宝严寺。书中描写:城中百 姓“老幼慌忙,儿啼女哭,大小逃生”。 (1)时迁的经历中哪些是不良行为 哪些是违法行为 哪些是犯罪行为 (2)如果遇到幼时的时迁你会给他哪些成长建议 (3)请你针对时迁的特点为他重新规划人生走向。 检 测 案 1. “罪孽本自微末始,陷身囹圄悔方迟。”以下说法与其表达的意思相符的有( ) ①我们要依法自律,杜绝不良行为②我们要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③小错可不断,大错不能犯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2.某风景区派出所接到景区综治组队员报告,游客周某某在风景区游玩时,用石头在崖壁上刻画名字 以示纪念。该派出所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周某某200元罚款的处罚。关于本案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周某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B.综治组队员通过道德维护社会秩序 C.周某某的行为违反了行政法律规范 D.一般违法与犯罪无不可逾越的鸿沟 3.2025年5月,14岁的小李因在校园内多次欺负同学,被公安机关予以训诫。这表明( ) A.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B. 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 C. 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避免沾染不良行为 D. 欺负同学只是小事,不构成违法 4.下列关于预防违法犯罪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不犯罪,违法没关系 B.未成年人年龄小,违法犯罪是难免的 C.预防违法犯罪,要从杜绝不良行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