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导学案 课题 11.1 法不可违(含答案) 课型 讲授课 主备 审核 学习 目标 1.理解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明确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 2.树立遵守法律的自觉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3.通过案例分析培养理性判断和守法意识 学习 重点 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 学习 难点 违法行为的分类及后果。 预 习 案 1.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的,为人们是否实施某种行为提供了 。 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 违 法 行 为 是 指 违 反 ,应受惩罚的行为。违法行为通常分为 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和 违法行为。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 责任的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承担 责任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 责任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3. 只要是违法行为,都会对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造成损害,都具有 性,都要依法承担相应的 责任。 4.我们要 法律, 法律,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 行 课 案 1.为什么法不可违 2.什么是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的类型有哪几种 又分别承担什么责任 3.怎样区分三种违法行为 三种违法行为承担怎样的法律后果 4.为什么违反法律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5.法律对我们具有怎样的作用 6.人们行为的底线是什么 7.我们应如何对待法律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夜不归宿。他开始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打架斗殴、携带管制刀具进校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 (1)陈某的哪些行为是不良行为 哪些行为是违法行为 (2)陈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过程说明了什么 (3)为避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检 测 案 1.尹某因从五楼高空抛物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下列对高空抛物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 ①危害他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②只是不道德行为③是缺乏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的表现④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要做到不违法,就要了解什么是违法。下列属于违法行为的是( ) ①售卖盗版书籍②-出卷网-经作者同意后发表其作品③照相馆未经他人同意将其艺术 照在橱窗展示以招揽顾客④老师上课展示名人伟人照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对下边漫画中父母拉着孩子闯红灯的行为评价错误的有( ) ①没有履行抚养孩子的法定义务 ②威胁到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应受到相应处罚 ③扰乱了交通秩序,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④没有做好遵守规则的表率,不利于孩子良好品行的养成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凡是违法行为都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②凡是违法行为都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贲任 ③在任何时候都说实话就是诚实守信 ④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是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 .2025年6月,钱某因与邻居发生口角,故意损坏邻居家的大门。钱某的行为( ) A. 属于民事违法行为,要赔偿损失 B. 属于行政违法行为,要接受治安处罚 C. 属于刑事违法行为,要被判刑 D. 不构成违法行为,邻里纠纷协商解决即可 6.筑牢法治根基,护航青春成长,九年级(1)班开展“民事案件模拟法庭”活动。下列案件可以作 为模拟法庭使用的是( ) ①张某因未带头盔被交警罚款20元 ②李某因将他人丢失的手机据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