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元素 射线 半衰期 钋210 α 138天 氡222 β 3.8天 锶90 β 28年 铀238 α、β、γ 4.5×109年 不同点 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是一种核反应,是其他粒子与原子核相碰撞的结果,需要一定的装置和条件才能发生,而衰变是原子核的自发变化,它不受物理和化学条件的影响 相同点 人工转变与衰变过程一样,在发生过程中质量数与电荷数都守恒,反应前后粒子总动量守恒 21世织纪教痘 2订世看 ,27G2@P 铀238 钍234 粒子 ·B粒子 钍234 镤234 0衰变 B衰变PAGE 课时跟踪训练(十九)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A级—双基达标 1.(2024·河北高考)锂是新能源汽车、储能和信息通信等新兴产业的关键材料。研究表明,锂元素主要来自宇宙线高能粒子与星际物质的原子核产生的散裂反应,其中一种核反应方程为6C+H―→Li+2H+X,式中的X为( ) A.n B.e C.e D.He 解析:选D 根据核反应前后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得A=12+1-7-2×1=4,Z=6+1-3-2×1=2,故式中的X为He,故选D。 2.A、B两种放射性元素,原来都静止在同一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如图所示,其中一个放出α粒子,另一个放出β粒子,α与β粒子的运动方向跟磁场方向垂直,图中a、b、c、d分别表示α粒子、β粒子以及两个剩余核的运动轨迹,则( ) A.a为α粒子轨迹,c为β粒子轨迹 B.b为α粒子轨迹,d为β粒子轨迹 C.b为α粒子轨迹,c为β粒子轨迹 D.a为α粒子轨迹,d为β粒子轨迹 解析:选C 两个相切的圆表示在相切点处是静止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由于无外力作用,动量守恒,所以原子核发生衰变后,新核与放出的粒子速度方向相反,若它们带相同性质的电荷,则它们所受的洛伦兹力方向相反,则轨道应是外切圆,故左图应该是原子核发生了α衰变,又因为r=,半径大的应该是电荷量小的α粒子的运动轨迹,A、D错误。若它们所带电荷的性质不同,则它们的轨道应是内切圆,右图所示的轨迹说明是放出了与原子核电性相反的电荷,故应该是发生了β衰变,半径大的应该是电荷量小的电子的运动轨迹,故B错误,C正确。 3.关于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放射线改变了布料的性质使其不再因摩擦而生电,因此达到了消除有害静电的目的 B.利用γ射线的贯穿性可以为金属探伤,也能进行人体的透视 C.用放射线照射作物种子能使其DNA发生变异,其结果一定是成为更优秀的品种 D.用γ射线治疗肿瘤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剂量,以免对人体正常组织造成太大的伤害 解析:选D 利用放射线消除有害静电是利用α射线的电离性,使空气分子电离成导体,将静电消除,A错误;γ射线对人体细胞伤害太大,因此不能用来进行人体透视,在用于治疗肿瘤时要严格控制剂量,B错误,D正确;DNA变异并不一定都是有益的,C错误。 4.在一个U原子核衰变为一个Pb原子核的过程中,发生β衰变的次数为( ) A.6次 B.10次 C.22次 D.32次 解析:选A 一个U原子核衰变为一个Pb原子核的过程中,发生α衰变的次数为(238-206)÷4=8(次),发生β衰变的次数为2×8-(92-82)=6(次),选项A正确。 5.某原子核A先进行一次β衰变变成原子核B,再进行一次α衰变变成原子核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C的质子数比核A的质子数少2 B.核A的质量数减核C的质量数等于3 C.核A的中子数减核C的中子数等于3 D.核A的中子数减核C的中子数等于5 解析:选C 原子核A进行一次β衰变后,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并释放一个电子,再进行一次α衰变,又释放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所以核A比核C多3个中子,多1个质子,选项C正确,A、B、D错误。 6.本题中用大写字母代表原子核,E经α衰变成为F,再经β衰变成为G,再经α衰变成为H。上述系列衰变可记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