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GE 模块综合检测 (本试卷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物理学史描述正确的是( ) A.玛丽·居里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B.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了电子 C.查德威克在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中发现了质子 D.爱因斯坦质能方程为核能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解析:选D 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选项A错误;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选项B错误;查德威克在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中发现了中子,选项C错误;爱因斯坦质能方程为核能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选项D正确。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雾霾在大气中的漂移是布朗运动 B.制作晶体管、集成电路只能用单晶体 C.电场可改变液晶的光学性质 D.地球大气中氢含量少,是由于外层气体中氢分子平均速率大,更易从地球逃逸 解析:选A 雾霾在大气中的漂移是气体的流动造成的,故A错误。制作晶体管、集成电路只能用单晶体,因为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故B正确。液晶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对光显示各向异性,电场可改变液晶的光学性质,故C正确。在动能一定的情况下,质量越小,速率越大;地球大气中氢含量少,是由于外层气体中氢分子平均速率大,更容易大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更易从地球逃逸,故D正确。 3.关于原子核的结合能与平均结合能,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核子与核子之间结合成原子核时,核力做的功 B.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核子从原子核中分离,外力克服核力做的功 C.平均结合能是核子与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 D.不同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不同,重核的平均结合能比轻核的平均结合能大 解析:选D 原子核中,核子与核子之间存在核力,要将核子从原子核中分离,需要外力克服核力做功;当自由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核力将做正功,释放能量,故A、B正确;对某种原子核,平均每个核子的结合能称为平均结合能,不同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不同,重核的平均结合能比中等质量核的平均结合能要小,轻核的平均结合能比稍重的核的平均结合能要小,C正确,D错误。 4.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是( ) A.在液体的表面层,分子间距过大,分子之间斥力消失,只有引力 B.由于气体分子对表面层液体分子的吸引 C.在液体的表面层里,由于分子间距比液体内部分子间距大,分子间引力占优势 D.由于受到指向液体内部的吸引力的作用 解析:选C 在液体的表面层,分子间距比液体内部分子间距大,分子间的引力大于斥力,对外表现为引力,A错误,C正确。气体分子对表面层液体分子的吸引力非常小,可以忽略,B错误。表面张力与液面相切,D错误。 5.(2024·浙江6月选考)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为He+Be―→X+n,“玉兔二号”巡视器的核电池中钚238的衰变方程为Pu―→U+Y,下列正确的是( ) A.核反应方程中的X为C B.衰变方程中的Y为He C.中子n的质量数为零 D.钚238的衰变吸收能量 解析:选A 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为C,Y为He,故A正确,B错误;中子n的质量数为1,故C错误;衰变过程中质量亏损,释放能量,故D错误。 6.在如图所示的光电效应现象中,光电管阴极K的极限频率为ν0,现用频率为ν(ν>ν0)的光照射在阴极上,若在A、K之间加一数值为U的反向电压时,光电流恰好为零,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阴极材料的逸出功等于hν0 B.有光电子逸出,且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可表示为eU C.有光电子逸出,且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可表示为hν-hν0 D.无光电子逸出,因为光电流为零 解析:选D 阴极材料的逸出功W0=hν0,选项A正确;由于入射光的频率ν>ν0,则能发生光电效应,有光电子逸出,选项D错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