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2单元学情调查(二)九年级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Cl-35.5 Zn-65 一、选择题(共9题,每题2分,计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生活常用品牙膏的摩擦剂成分含有以下物质,其中属于碱的是 A. 氢氧化铝 Al(OH)3 B. 二氧化硅 SiO2 C. 硫酸 H2SO4 D. 纯碱 Na2CO3 2. 称取少量的氢氧化钠,溶解后进行相关实验涉及到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称量 B. 溶解 C. 测溶液的酸碱度 D. 与其它物质的反应 3. 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不合理的是 A. 制取氧气时,收集不到氧气或收集满时间过长———装置漏气 B.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用于引燃的火柴过长 C. 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所得液体偏少———量液过程中俯视读数 D. 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底部炸裂———试管口未略向下倾斜 4. 下列物质的应用与对应化学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A. 高炉炼铁焦炭的作用之一提供热量:C+O2CO2↑ B. 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2NaOH+CO2=Na2CO3+H2O C. 制取纯净氢氧化铜:Ba(OH)2+CuSO4=BaSO4↓+Cu(OH)2↓ D. 用铁粉和稀盐酸制取少量氢气:2Fe+6HCl=2FeCl3+3H2↑ 5. 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某一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乙一定是化合物 B. 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 反应前后乙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2 D. 甲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2 6.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盖,瓶口上方出现大量白雾 B.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棕色 C. 向已加入石蕊溶液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由红色最终变成蓝色 D. 向氧化铜中加入稀硫酸:黑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7. 检验、除杂和分离等是化学常用的实验方法,下列涉及的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氧化铜和二氧化锰 观察颜色 B 除去氧气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 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C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取样加入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D 除去溶液中少量的 加足量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A. A B. B C. C D. D 8. 如图,室温下,盛水的烧杯内放置两支分别盛有饱和溶液和石灰水的试管甲和乙,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NaOH固体后,乙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中溶液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 B. 乙中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 C. 乙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D. 甲、乙中溶液质量一定相等 9. 用NaOH溶液与稀硫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开始时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测得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像表明是向NaOH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B. ab段溶液为红色,d点溶液为无色 C. d点溶液钠元素质量分数大于b点溶液钠元素质量分数 D ac段溶液升温明显高于cd段,说明该反应放出热量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6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计24分) 10.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陕西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凤酒酿造、安塞腰鼓、西府皮影、面花礼馍、社火脸谱、铁水打花技艺等等。 (1)“西凤酒香飘万里,秦川山水育良方”,西凤酒中的溶剂是_____。 (2)安塞腰鼓气势磅礴,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安基腰鼓的鼓带有棉质,也有合成纤维材质的,可用_____的方法对两种材质进行鉴别。 (3)制作花馍的材料有白面、红枣、花椒等,花馍中富含的能提供能量的一种有机营养素是_____。 (4)铁水打花需将铁熔化为铁水,从微观角度分析该过程发生变化的是_____。 11. 学以致用既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能体现知识的价值。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诗人陆游曾记载:“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可省油之半。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