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85028

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1认识民法典 议题式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16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4次 大小:3417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初中,道德,法治,七年级,下册
  • cover
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1认识民法典(2025春)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名称: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七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名称为“走进法治天地”,简要介绍了法律的基础理解和最常见的自保自护必备的相关法律知识,在设计上,整体基本了解我国法治建设———感知法律作用———公民意识初步培养———最相关最可能被侵犯的权利———法治观念。本单元分为“法律为我们护航”“走近民法典”和“远离违法犯罪”三课。第九课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法治建设进程,从整体上对我国依法治国的法律体系有所了解,从生活入手简要介绍法律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在高年级逐步渗透和明确,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呈现了教材编写的“螺旋式结构”安排,更为科学。第十课安排最常用的民法典的学习,选取青少年目前最容易受到侵犯的民事权利(生命权、健康权、财产所有权、肖像权、知识产权、隐私权、继承权) 进行学习。培养法治意识,懂得依法维权。第十一课主要目的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材明确了不违法的底线,介绍了违法行为的类别及其要承担的责任,明确违法必担责。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低龄化的现象和违法犯罪的刑责年龄界定,教材利用校园欺凌、网络暴力等恶劣事件的案例,分析后果,明确犯罪的特征,提醒未成年人避免侥幸心理,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二、单元目标(核心素养) (一)政治认同:了解我国法律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感受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增强对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自信。通过学习法律的产生、本质与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认同感。 (二)道德修养:引导学生反思自身行为,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法律法规,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诚信、友善等道德品质在法律层面的体现,增强道德自律意识。 (三)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尊重他人、包容差异,提升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学习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增强自信心和安全感,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四)法治观念:了解法律的产生、本质、特征及作用,明确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树立自觉尊崇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通过对法律案件的分析,明确违法行为的定义、分类及法律责任,了解刑法、犯罪、刑罚等基本概念,增强法治意识,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五)责任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法治宣传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分析法治中国的宏伟蓝图,让学生认识到作为公民应履行的法律义务,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觉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三、课时规划 以课标为纲,以教材为据,以单元目标为任务驱动,每框均安排一课时教学,共计六课时。本单元课时规划结构图如下所示。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认识民法典 教学目标 (一)法治观念: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民法典的调整范围、立法目的和立法原则,明确民法典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的法治观念。增强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民法典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依法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积极主动地参与法治实践。 (二)政治认同:通过深入学习民法典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我国法治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从而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高度认同,增强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坚定信心,自觉拥护党的领导,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法治社会建设中,成为法治建设的积极推动者。 (三)道德修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法典中所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清晰认识法治与德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