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学案 | 物理学科 【学习目标】 1. 了解滑轮的结构 2. 掌握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 3. 掌握利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时的受力分析 4. 掌握判断滑轮(组)中绳子段数的方法 5. 掌握利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时绳子的缩短量与物体上升高度的关系 6. 了解轮轴和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情景 【自主学习】 一、滑轮的结构 滑轮也是一中机械,其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其结构如下,使用过程中,滑轮的轴固定不动,该滑轮叫定滑轮。 使用过程中,滑轮的轴随物体一起运动,该滑轮叫动滑轮。 滑轮实际上就是特殊的杠杆,动滑轮是省力杠杆,定滑轮是等臂杠杆(分析如下图)。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而且费距离(单个动滑轮提起物体时,物体上升的高度是绳子伸长量的一半)。 由实验得:不论向上移动还是向下移动,对于动滑轮来说,绳子移动的距离都是动滑轮移动的距离的两倍且G物=2F拉。对动滑轮受力分析可得:2F拉=G动+G物+G绳+f(这是实际生活中使用单个动滑轮的情况)。 二、滑轮组 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下面是几种出题得时候常见的滑轮组: 绳子与动滑轮连接的多少我们成为段数(股数),也就是动滑轮上有几根绳子(一般用字母 n 来表示),那个勾勾也算动滑轮上哦,分析的时候注意不要漏掉。 下面两幅图中与动滑轮连接的绳子段数n=2和n=3,可以得出:h绳=nh物,由于物体和绳子变化的等时性,故还能得出:v绳=nv物。如果考虑上力的大小,我们还能进一步求解功和功率。 对滑轮组中的动滑轮受力分析(跨过滑轮的绳子拉力相同):一下情况均为平衡状态下且不考虑绳重和摩擦的分析;若不考虑滑轮的的质量,还能进一步简化问题。 考虑最大拉力时一般要看三个地方,即绳子与物体、绳子与滑轮以及绳子与人之间这三个位置的地方对应的最大拉力。一般情况我们要取三者中最小的,才能保证这个滑轮组能够正常工作。 对于定滑轮受力分析时,绳子的段数和之前判断动滑轮上绳子段数方法一样,有几根绳子在定滑轮上,对定滑轮来说就有几倍的拉力往下。即左边的图:F=2F1+G定,右边的图:F=3F2+G定。 三、轮轴和斜面 轮轴:由两个半径不等的圆柱固定在同一轴线上组成,大的称为轮,小的称为轴。轮轴的特点:轮轴是一个省力杠杆。斜面:斜面是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的的平面。例如,盘山公路、楼梯等都是斜面。斜面的特点:斜面是一种省力的简单机械。但使用斜面时要费距离。 【例1】用下列装置提升重物时,能既省力又改变施力方向的是( ) A. B. C. D. 【例2】图是甲、乙两个滑轮使用方法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滑轮是动滑轮 B.使用甲滑轮时,如果不计绳重和摩擦,一定可以省一半的力 C.乙滑轮是定滑轮,使用时可随物体一起运动 D.FB一定等于物重 【例3】下图为“观察滑轮的使用”实验,每个钩码所受的重力为2N,动滑轮所受的重力为2N,钩码匀速竖直向上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符合实际的是( ) A.1.5N B.2N C.3.2N D.6.4N 【例4】如图所示,G=80N,在力F的作用下,滑轮以0.4m/s的速度匀速上升,不计摩擦及滑轮重,则物体的速度和力F的大小分别是( ) A.0.8m/s,160N B.8m/s,40N C.0.4m/s,160N D.2m/s,40N 【例5】在水平地面上放置一个重为360N的物体,用图中所示的装置匀速拉动物体(不计滑轮和绳的重力以及滑轮与绳间的摩擦力),拉力F等于30N,则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应为( ) A.60N B.120N C.90N D.360N 【例6】如图所示,利用滑轮组匀速拉动水平地面上重为300N的物体。若物体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45N。不计滑轮和绳的重力以及滑轮与绳间的摩擦力,则拉力F的大小为( ) A.100N B.150N C.15N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