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87599

2.1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课件(2课时)2024-2025学年鲁科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日期:2025-11-12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5次 大小:580632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课时,必修,选择性,地理,高中,2019
    (课件网) 第一节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 ———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第1课时 黄土高原地区脆弱生态原因及影响 生态脆弱地区是指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稳定性差、抵抗外来干扰和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弱、易于发生生态退化且难以自我修复的区域。随着人类的不断开发建设,生态脆弱区生态、经济、社会问题愈发突出。 问题: 你知道有哪些生态脆弱区? 黄土高原地区为什么生态脆弱? 当地该如何发展? 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核心素养 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课程标准 1、了解某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区域认知) 2、分析某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其发展的制约因素。(综合思维) 3、分析某地相类似的区域及其问题解决方案。(地理实践力) 4、了解区域的差异,寻求适合的发展路径,树立因地制宜、人 地和谐的区域协调发展观。(人地协调观) 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和海河上游地区。一般泛指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的广大地域,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黄土高原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我们的先祖在此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一、黄土高原地区的脆弱生态 长 城 日月山 一般泛指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的广大地域。 找一找 指出黄土高原的边界。 读书P24页及图,试从气候、植被、土壤、地形、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黄土高原生态脆弱的原因。 黄土高原 1、气候较为干旱 图1 中国地区地貌类型与降水量 400mm 400mm 黄土高原气候较为干旱,年降水量在400mm左右,植被覆盖率低。 黄土高原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且多暴雨,6-9月的降水可达到年降水量的60%-75%,加剧了对地表的侵蚀。较为干燥的春季不利于地表植被的及时恢复。 延安气温降水曲线柱状图 2、黄土土质疏松 图4 黄土高原黄土 黄土高原地表主要组成物质为黄土,以细粉沙为主,有较多的孔隙,土质疏松,具有明显的垂直节理性,遇水易分散,抗击、抗蚀性能弱,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3、地表形态沟壑纵横 黄土高原地势较高,海拔800-3000米。长期的流水侵蚀,塑造了黄土高原塬、墚、峁和沟谷等多种特殊的地表形态,地形破碎,千沟万壑,更容易受到强降水的侵蚀。 塬是四周塌陷,中间为一块平地的地貌类型,这种地形很适合农耕。 黄土塬 黄土峁 呈孤立的黄土丘状,顶部浑圆,坡面向四周倾斜,状如馒头。 黄土墚为长条状的黄土丘陵,主要是黄土覆盖在墚状古地貌上,又受到近代流水等作用的侵蚀而形成的。 黄土墚 “有的山丘像巨大的城堡,有的像成队的猛犸,有的像滚圆的大馒头,有的像被巨手撕裂的岗峦,上面还留着粗暴的指痕……” --摘自美国记者斯诺《西行漫记》 4、环境破坏后难以恢复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大面积破坏植被,水土流失不断加剧。而水土流失后,不仅使地表支离破碎,还严重降低土壤的肥力,加之气候较为干燥,植被难以恢复,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生态脆弱的原因 气候较为干旱 黄土土质疏松 环境破坏以后难以恢复 细粉沙为主疏松土质,具垂直节理,遇水易分散,极易导致水土流失。 降水集中于夏秋季,多暴雨,加剧地表侵蚀;春季干燥不利植被恢复 地表形态沟壑纵横 地形破碎,千沟万壑 我国生态脆弱地区 我国生态脆弱地区的分布共有多少处? 有何特点? 我国生态脆弱地区共17处;大多分布于农牧、林牧、农林等复合交错带,分布面积大,生态脆弱性表现明显。 图5 中国脆弱地区分布 读书P26页至P28页及图,试从水土流失、自然灾害、农业生产等方面分析黄土高原脆弱生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合作探究2 二、脆弱生态影响区域的发展 1、水土流失严重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广,约占总面积的70%。水土流失使黄河水平均含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