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88217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2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2节课时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课件+学案

日期:2025-05-17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17次 大小:22634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发展,课件,治理,及其,水土流失
    (课件网)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课时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学习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掌握黄土高原生态脆弱的原因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认知) 2.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学会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人地协调观) 研习任务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1.黄土高原概况 (1)范围:一般泛指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的广大地域。 (2)地理位置的过渡性:黄土高原地处沿海向内陆、平原向高原、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 2.黄土高原生态脆弱的原因 地理要素 特性及表现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气候较为干旱 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且多暴雨 雨季加剧了对地表的侵蚀,春季降水少不利于地表植被恢复 黄土土质疏松 黄土以细粉沙为主,有较多的孔隙,土质疏松,具有明显的垂直节理性 遇水易分散,抗冲、抗蚀性能弱,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地理要素 特性及表现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地表形态沟壑纵横 地形破碎,千沟万壑 易受到强降水的侵蚀 环境破坏后难以恢复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大面积破坏植被,水土流失不断加剧 地表支离破碎,严重降低土壤的肥力,植被难以恢复,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 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 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 ④土壤:由粉砂质土状沉积物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 (2)人为原因 ①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开矿、修路等)。 ②破坏植被(伐木烧薪、过度樵采、过度放牧、历史上营造宫殿)。 ③过度开垦,陡坡开荒。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2)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 (3)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5.黄土高原地区的综合治理 (1)治理水土流失 工程措施 坡地 ①在坡面上打防止山体滑坡的抗滑桩;②建储水护坡的鱼鳞坑;③挖引流渠和水平沟,减少坡面径流、增加下渗 沟谷 ①修建淤地坝以保土蓄水;②修拦沙坝、谷坊坝阻止沙石向下游流失 生物措施 ①植树种草和退耕还林还草等各种生物措施削减暴雨和径流对地表的侵蚀能力,提高表土的抗蚀能力;②乔灌草相结合,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农业技 术措施 ①塬面和较陡山坡发展林草业,山下缓坡和沟谷发展种植业;②实施间作套种、高沟垄作、水平阶种植等耕种方式,采用地膜覆盖及喷灌、滴灌等生产和灌溉技术,增强耕地抗蚀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2)优化产业结构 ①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产品商品率。 ②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 ③以能源开发为龙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3)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①快速的人口增长使得脆弱的生态环境越来越难以支撑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持续发展。 ②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调整人口布局是区域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 [微思考] 修水平梯田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试说明其原理。 提示:水平梯田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坡地资源,同一水平梯田在同一等高线上,可减缓水的流速,有利于水土保持。 [判一判]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水土流失问题只出现在黄土高原地区。(  ) (2)黄土高原的成因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成因相同。(  ) (3)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地都应退耕还林还草。(  ) (4)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人口过快增长。(   ) ? √ ? ? 黄土高原(位置和范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