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89588

【议题式教学】11.2 犯罪与刑罚课件+教学设计+视频素材

日期:2025-05-22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6次 大小:368160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议题,教学,11.2,犯罪,刑罚,课件
    (课件网) 11.2 犯罪与刑罚 第四单元 生活在法治社会 (统编版)七年级 下 01 议题一:探刑法真谛--刑法的内涵与作用 议题二:破犯罪谜题--解析犯罪的构成 02 总议题:如何理解犯罪与刑罚 03 议题三:护正义天平--与犯罪行为作斗争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增强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依法自律,远离犯罪,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道德修养:加强自身修养,防微杜渐,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 法治观念:了解犯罪的含义、特征,了解刑罚的含义、分类。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健全人格:掌握刑罚的分类,理解刑罚的作用。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责任意识: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新课导入 思考:视频中司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其法律后果是什么?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来进入“犯罪与刑罚”的学习。 1.什么是刑法?刑法有什么作用? 2.犯罪的含义和特征 3.刑罚的含义和种类? 4.面对犯罪行为,我们应该怎么做? 自主预习 探刑法真谛--刑法的含义与作用 探究与分享 思考:他的行为属于哪种违法行为?要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他违反了哪部法律 ? 2025年1月20日,广东省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遵照最高人民法院下达的执行死刑命令,对樊维秋执行死刑。珠海市人民检察院依法派员临场监督。此次执行死刑标志着这起重大恶性案件的最终裁决。 刑事违法行为,承担刑事责任,违反了刑法。 含义:刑法是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应当承担何种刑事责任和对犯罪人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作用: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1.什么是刑法?刑法有什么作用?P96 破犯罪谜题--解析犯罪的构成 生活观察 情境二:马某要求中途下车被拒绝后,抢控公交车司机手中的方向盘,干扰公交车正常行驶,危及公共安全。 情境一:齐某撬开他人小轿车车门,盗窃车内笔记本电脑等贵重物品。 情境三:汪某将一件禁止出口的青铜器出售给一个外国人。 思考:根据刑法,分析情境中人物行为的性质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情境中人物的行为都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具有刑事违法性,应当受到刑罚处罚,承担刑事责任。 探究与分享 思考:为何两个行为类似,但性质不同 两个行为类似,但其社会危害性不同。行为一的社会危害性相对轻微,行为二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行为一:殴打他人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行为二: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重伤或者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区别与联系 关系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 联系 区别 危害程度较轻 刑法以外的法律 承担行政处罚或者民事责任 危害程度严重 刑法 接受刑罚处罚 ①都是违法行为;②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③都具有社会危害性;④两者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社会危害性不同 违反的法律不同 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犯罪是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行为;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犯罪的含义和特征 基本特征 严重社会危害性 应当受到刑罚处罚 刑事违法 最本质特征 犯罪在法律上的表现 探究与分享 15岁的中学生王某,多次在校外聚集社会青年,抢夺学生财物多达1000多元,最终被公安机关一举抓获。 人民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判处王某有期徒刑三年零六个月。 严重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受到刑罚处罚 思考:王某的行为是犯罪行为吗?结合材料说明判定理由。 王某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理由:①抢夺他人财物1000多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