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粤版化学九下第8单元常见的酸、碱、盐 一、选择题 1.荔枝生长过程中,需要施肥为果树补充营养,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 A.NH4NO3 B.KCl C.NH4H2PO4 D.Ca3(PO4)2 2.某农民将一肥力均匀的农田分成面积相等的五小块,进行田间实验。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田间管理措施相同。实验结果如下表: 地块 甲 乙 丙 丁 戊 施肥情况 不施肥 小麦收获 55.56 67.26 55.88 55.44 55.11 据表判断该农田最可能缺少的元素是 A.钾 B.氮 C.磷 D.硫 3.在“溶液酸碱性检验”活动中,某小组同学用pH试纸测得校园土壤样品呈中性,记录的pH与下列数值最吻合的是 A.6 B.7 C.8 D.9 4.某化肥厂将一种化肥和尿素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工成为复合肥,该化肥不可能是 A.KCl B. C.NH4NO3 D.K2CO3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配制氯化钠溶液 B.稀释浓硫酸 C.过滤 D.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6.土壤里含有水分,里面溶解了多种物质,形成土壤溶液,土壤溶液里就含有植物需要的养料。化学实验小组对校园花坛里土壤的酸碱性和部分化肥进行了探究。请完成下面小题。下列是兴趣小组在测定土壤酸碱度时的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加土壤颗粒 B.加水溶解 C.蘸取清液 D.测定pH 7.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其本质原因是 A.都具有均一性、稳定性 B.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C.都能解离出酸根离子 D.都含有氢元素 8.如图,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气球变瘪,则锥形瓶中的固体可能是 A.氢氧化钠 B.生石灰 C.硝酸铵 D.氯化钠 9.下列能使木板粘在烧杯底的是 A.硝酸铵 B.浓硫酸 C.生石灰 D.食盐 10.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盐酸和稀硫酸。下列物质能区分两瓶溶液的是 A.紫色石蕊试液 B.生锈的铁钉 C.碳酸钠溶液 D.氯化钡溶液 11.如图是海水淡化的简易装置,结合图示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淡化海水的原理是利用海水中各成分沸点不同 B.可以用硝酸银溶液检验得到的水是否为淡水 C.可以通过加长导气管的方法,增加冷凝效果 D.该淡化海水的过程中,水分子的大小和运动速率发生改变 12.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关系是:甲+乙→丙+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丙、丁为盐和水,则甲、乙一定是酸和碱 B.若将10g甲和15g乙混合,充分反应后,则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总和一定为25g C.若甲、乙、丙、丁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若甲为含碳氢元素的化合物,乙为氧气,则该反应一定为氧化反应 13.下列每组离子相互反应,一定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A.、、、 B.、、、 C.、、、 D.、、、 14.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 B. C. D. 15.小倩同学将妈妈的智能手机屏幕解锁图形设置为如图所示,圆圈内每个数字分别代表初中化学常见的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条件省略)。其中1为碳粉,7可用于工业上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等,1、2、3、5、7分别为不同类别的物质。若8为氯化钡,则6代表的物质类别为 A.单质或酸 B.单质或氧化物或酸 C.单质或氧化物或酸或碱 D.单质或氧化物或酸或碱或盐 二、判断题 16.CO+2NaOH=Na2CO3+H2O是复分解反应。( ) 17.碳酸钠粉末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 ) 18.碳酸钠俗称小苏打。( ) 19.酸具有通性的原因:酸溶液中都含有H+;碱具有通性的原因:碱溶液中都含有OH-。( ) 三、填空与简答 20.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雾,这个现象说明浓盐酸具有 。浓硫酸能夺取木材、皮肤等物质中的水分,使其碳化,所以浓硫酸具有强烈的 性,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 冲洗,然后涂上3%-5%的 溶液。 21.交流讨论: (1)用被水湿润的pH试纸测溶液pH会产生什么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