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90077

7.2 物质溶解的量 课时练习 (含答案) 科粤版(2024) 九年级下册

日期:2025-05-25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3次 大小:7096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物质,溶解,课时,练习,答案,科粤版
  • cover
粤人版化学九下7.2 物质溶解的量 一、选择题 1.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 B.喝下汽水感到有气体冲出鼻腔 C.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的泡沫溢出 D.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浮出水面 2.海洋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对人类具有重要意义。 从海洋中获得淡水,是解决淡水危机的重要途径。海水淡化的方法很多,蒸馏法是其中的一种。小明同学取少量海水,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了蒸馏法淡化海水的模拟探究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蒸馏过程中a试管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B.增加导管的长度可以使水蒸气的冷凝效果更好 C.加热过程中水分子的体积和能量都变大 D.蒸馏主要是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将混合物进行分离 3.硼酸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20℃时,进行如下实验。完成下面小题。 资料:20℃时,硼酸的溶解度为5.0g;40℃时,硼酸的溶解度为8.7g。 下列关于①~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B.若②升温至40℃,溶质质量变大 C.若向③中加水,溶液质量变大 D.若④升温至40℃,得到不饱和溶液 4.关于粗盐提纯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粗盐不可以放在烧杯里称量 B.涉及的分离操作有溶解、过滤和蒸发 C.蒸发皿不可以直接加热 D.蒸发时发现有固体开始析出,立即停止加热 5.常温下,在两只各盛有100mL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乙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升高温度,剩余的甲固体一定能继续溶解 D.乙溶液可能达到饱和,也可能未达饱和 6.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甲>乙>丙 B.℃ 100g甲物质饱和溶液中含有60g甲 C.将丙物质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D.℃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再降温到℃,析出无水晶体的质量:甲>乙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都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B.某温度下,在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若温度不变,食盐不溶解 C.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在同一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8.小红同学为证明某硝酸钾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设计了以下方案。一定能达到目的是 A.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饱和硝酸钾溶液 B.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 C.给溶液加热,直至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D.给溶液降温,直至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9.在20℃时,将40g氯化钠固体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有4g固体未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B.该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固体 C.所得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40g D.将该溶液倒出一半,则溶液的溶解度增大 10.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不考虑水分蒸发),得到相应的五种溶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t1℃时,溶液①是不饱和溶液 B.t2℃时,溶液④是饱和溶液 C.t1℃时,溶液⑤是饱和溶液 D.t2℃时,溶液③是不饱和溶液 二、判断题 1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A.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B.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丙 C.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丙>乙>甲 三、填空与简答 12.如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 (1)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g。 (2)t3℃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氯化钠的溶解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请你结合溶解度曲线解释原因 。 13.海洋蕴含着丰富的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海水晒盐是综合利用海洋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 (1)如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