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90325

【高频考点一句话掌握】(2024—2025)学年度(历史七下)期末高效复习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提纲

日期:2025-05-2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71次 大小:2843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单元,时期,鸦片战争,统一,多民族,封建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5课 明朝的统治 【必背重点】 明朝建立: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随后灭元。 强化皇权:为了强化皇权,在中央,明太祖废除丞相;在地方,他废行省设三司,分封诸子为王;在监察方面,他设立锦衣卫监督官民。 八股取士:明朝在科举方面实行八股取士,严格限制考试的内容与格式,禁锢思想。 管辖东北:在东北,明成祖朱棣设奴儿干都司,加强对东北女真等部的直接管理,把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等地和库页岛纳入有效管理。 【扩展掌握】 明朝集权特点: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是由于 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所以他中央废除丞相,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让中央和地方各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监督,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迁都北京: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取皇位,1421年迁都北京,加强北方防御。 东厂西厂:在监察方面,除了明太祖朱元璋设置锦衣卫外,后来的明成祖朱棣还设立了东厂,明宪宗成立了西厂,这些都是皇帝的耳目和爪牙,负责监督官民。 隆庆和议:明朝隆庆年间,俺答封贡,隆庆和议,终结明朝和蒙古敌对状态。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必背重点】 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明朝的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规模大,时间长,航程远,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伟大贡献。 郑和下西洋特点:郑和下西洋是和平交流之旅,宣扬明朝国威但不称霸,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与友好往来。 郑和下西洋的经济属性:虽然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政治上宣扬明朝国威,但也在经济上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 戚继光抗倭:明朝戚继光抗倭基本解除了东南沿海的倭患,他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维护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他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戚继光品质:“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对应的历史事件是戚继光抗倭,这句诗体现了戚继光爱国护民、淡泊名利的品质。 【扩展掌握】 抗倭援朝:明朝万历年间两次抗倭援朝,沉重打击了日本的政治军事实力,但明朝国力也因此受到削弱,对东亚政治军事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葡萄牙非法攫取澳门租住权:明朝时,西方欧洲殖民者来我国沿海进行侵略活动,其中葡萄牙人通过非法手段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 澳门主权归属问题:澳门是中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明朝是,虽然葡萄牙人攫取了租住权,但主权一直属于中国,明朝政府设守澳官并驻军,加强对澳门管理。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必背重点】 张居正改革: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张居正进行“一条鞭法”改革,取得积极成效,但最终在张居正死后改革失败。 李自成起义:明朝末年,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提出“均田免粮”口号,严明军纪,发展壮大,1644年建立大顺政权,灭亡明朝。 清军入关:1644年明朝灭亡后,山海关守将吴三桂降清,清军入关,击败李自成,迁都北京,逐步建立对全国的统治。 【扩展掌握】 明朝腐败:明朝中后期的政治腐败体现在多个方面:皇帝沉迷享乐,重用宦官,疏于朝政;统治集团内容不勾心斗角,结党营私;各级官吏贪赃枉法,盘剥百姓等。 明朝社会危机:明朝政治腐败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皇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张居正改革内容:张居正改革被称为“一条鞭法”,基础是清丈田亩,合并税收,计入田亩,以白银收税,这简化了税收手续,减少了地方官吏欺上瞒下渔利百姓的机会,减轻百姓负担的同时增加政府税收。 农民起义背景:张居正改革失败后,明朝政治更加腐败;明末天灾不断,百姓生活困难;政府财政危机严重,不断加派赋税:这些都使得百姓无法忍受,最终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 女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