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90706

7.3重力--2024-2025学年人教2024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学同步课件(嵌入2个视频)(57页PPT)

日期:2025-05-17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0次 大小:530949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7.3重力,课件,57页,视频,2个,嵌入
  • cover
(课件网) 7.3重力 第7章 力 人教版2024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精做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重力的概念 讲解: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通常用字母 G 表示。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球上的物体。 举例说明:在空中飞行的飞机、漂浮在水面上的船只、静止在地面上的桌子等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受到重力作用,加深对重力概念的理解。 重力的大小 提出问题:重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猜想假设: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想,如物体的质量、物体的体积、物体所在的位置等。 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提供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不同质量的钩码等。指导学生用弹簧测力计依次测量不同质量钩码所受的重力,并记录数据。 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确保实验操作规范,提醒学生正确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准确记录数据。 分析数据:实验结束后,让学生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绘制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像。分析图像,引导学生发现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从而得出在同一地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的结论。 公式推导:用 G 表示重力, m 表示质量, g 表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即 g= m G 。在地球上, g 约等于 9.8N/kg ,其物理意义是质量为 1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 9.8N 。由此得出重力的计算公式 G=mg 。 应用练习:给出一些已知质量求重力或已知重力求质量的简单计算题,让学生运用公式 G=mg 进行计算,巩固对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重力的方向 实验演示:用细线悬挂一个重物,如钩码,让学生观察细线的方向。然后改变重物的位置,再次观察细线的方向。引导学生发现细线总是沿竖直方向,这个方向就是重力的方向,即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生活应用: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现象利用了重力方向竖直向下这一特性,如建筑工人用重垂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利用水平仪判断桌面是否水平等。教师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进一步说明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在生活中的应用。 拓展延伸:讲解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的区别,通过画图进行直观对比,让学生明确竖直向下是指垂直于水平面向下,而垂直向下是指垂直于某个平面向下,该平面不一定是水平面。 重心 引入概念:对于整个物体,重力作用的表现就好像它作用在物体的某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确定方法:对于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正方体的重心在其对角线的交点,均匀球体的重心在球心,均匀直棒的重心在棒的中点等。教师通过展示相关模型,帮助学生理解重心的位置。 拓展思考:对于质量分布不均匀或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如何确定其重心呢?引导学生思考,可介绍用悬挂法确定不规则物体重心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5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重力的概念、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计算公式、重力的方向和重心等知识点。 强调重点和难点知识,梳理知识框架,让学生对重力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 (四)课堂练习(10 分钟) 给出一些关于重力概念、大小计算、方向判断的选择题和填空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场景图,让学生分析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方向,并画出重力的示意图,巩固对重力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给出一些实验题,如考查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关系实验的步骤、数据处理、实验结论等,检验学生对实验探究过程的掌握程度。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中考考法 8 小结梳理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