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91761

10.3保障财产权(课件共26页+教学设计+视频素材)

日期:2025-05-20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9次 大小:2110927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0.3,保障,财产权,课件,26页,教学设计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第四单元本单元分为“法律为我们护航”“走近民法典”和“远离违法犯罪”三课。第九课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法治建设进程,从整体上对我国依法治国的法律体系有所了解,从生活入手简要介绍法律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第十课安排最常用的民法典的学习,选取青少年目前最容易受到侵犯的民事权利进行学习,培养法治意识,懂得依法维权。第十一课主要目的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材明确了不违法的底线,介绍了违法行为的类别及其要承担的责任,明确违法必担责,且大篇幅提供违法犯罪的刑责年龄界定,提醒未成年人避免侥幸心理,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本框为第十课第二框,本节课主要阐明了法律保障财产权的意义,并系统介绍财产所有权归属、合同权益维护交易安全、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成果、继承权保障财产传承四个方面,构建财产权保护知识体系,让学生认识到保障财产权不仅关乎个人的经济利益,更对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财产观,学会运用法律保护合法财产权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对财产概念有基本认知,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消费、储蓄等经济活动,知晓财产对生活的重要性,具备初步的权利保护意识。但对财产权的法律范畴和保护机制缺乏系统认识,难以区分所有权、合同权益、知识产权、遗产权等不同财产权利认知较浅,在实际生活中遇到财产纠纷时,缺乏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主动维权意识。 核心素养分析 1.政治认同:认同我国法律对财产权的保障,理解法律保障财产权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2.道德修养:培养尊重他人财产、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保护创新,尊重他人的劳动,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做守法和遵守公序良俗的公民。 3.责任意识:认识到维护财产权不仅是个人权利,也是社会责任。 4.法治观念:树立财产权受法律保护的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教学重点 理解财产权的重要性;掌握法律如何保障财产权。 教学难点 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来保障财产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提问:说说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属于财产呢? 【导入语】财产的类型多种多样,我们该如何保障我们的合法财产?本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保障财产权》。 根据问题思考并回答,跟随教师引导进入本节课主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课题。 二、讲授新课 【自主学习】时间:4分钟 浏览课本P89-91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将答案标记在课本上。 1.法律保障财产权的意义和要求? 2.法律如何保障财产权? 3.财产所有权的含义、保护的意义? 4.法律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意义? 5.知识产权的含义、类型、保护的意义和要求? 6.遗产继承的方式有哪些? 活动探究一 案例分析:何某通过银行向他人转账时,误将两万元转给了宋某。何某发现转错人后,请求宋某退还两万元,遭到宋某拒绝。何某催讨未果,遂将宋某诉至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根据交易记录作出判决、责令宋某返还何某两万元。 结合视频思考:1.查阅民法典,找出何某诉请宋某返还两万元的法律依据。 2.这个案例给你哪些启示? 提示:根据《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在本案中,宋某没有合法依据(如合同约定、赠与等)取得何某误转的两万元,构成不当得利。何某作为受损失方,有权请求宋某返还该笔款项。 展示相关链接内容,作为知识补充。 【总结归纳】 1.法律保障财产权的意义和要求?P89 意义:①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财产,财产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