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299262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录音新闻》教学设计(共2课时)

日期:2024-05-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8次 大小:205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 cover
《录音新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 2、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模拟播音,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口语和书面语自然结合,理解报道的安排顺序。 4、学习本文文字报道与现场录音相结合报道事件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本文是一篇录音新闻,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因为录音新闻既不同于一般广播稿,又不同于学生常见的电视新闻。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把握录音新闻的特点,可采用听录音新闻或模拟播音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学习参试人员团结协助、为国作贡献的精神 教学设想 重点、难点: 1、体会口语与书面语的自然结合。 2、理解本文报道的安排顺序。 3、录音新闻的特点,模拟播音,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突破: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情趣导入 中国是火箭的故乡。自古以来,中国人民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对茫茫宇宙的探寻,从飞行器到“神舟”五号的顺利升空,都记载着中国人民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与可喜的成就。 1964年10月16日我国首枚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在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核试验取得成功后,中国政府发表声明称,中国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的威胁,同时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1982年10月16日,正当党的十二大召开之际,我国潜艇向预定海域发射运载火箭成功。从1980年5月我国向太平洋海域发射运载火箭,到这次潜艇水下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技术又有了新的飞跃,海军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国防实力新的加强。这次发射的新型运载火箭,采用了新的技术,新的燃料,新的材料。潜艇上的发射装置是我国自行研制的。与电子计算机配套的各种国产精密仪器和仪表,准确接收、处理并传递来自空中、地面和海上测量船队的各种信息,取得运载火箭飞行中的各种数据,对进一步发展我国的航天事业具有重大的意义。 其实随着科技的发展,火箭上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我们经常在电视中看到火箭发射成功的盛况,而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电视还没有走进千家万户,火箭发射还很不容易,当时人们如何了解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盛况的呢?今天我们再来借助当时的“录音新闻”来回味一下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吧。 (课题、作者、体裁) 这节课我们主要是(亮标): 2、课前热身 新闻:这是一篇录音新闻,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集体创作的。所谓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是一种以概括的叙述方式,简明的文字形式,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并为人们所关心的事实的新闻文体。 一般有三个特点:真实、准确、及时;另外,简明也是新闻的特点。 一条新闻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五个部分。新闻多用记叙手法,因此新闻写作必须注意记叙的六要素(when where, who what) 从结构上说,一则消息通常不可缺少的三部分是标题、导语和主体。用电讯发出的消息通常还有个“电头”,交代通讯社(或报社)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有时还写出记者的姓名,电头表示消息来源可靠、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1.标题:用以揭示主题或提示重要事实;正题上面一行是眉题,用以引出正题,说明事实,交代背景,烘托气氛等;正题下面一行是副题,用以补充说明情况或说明正题来源、依据等。 2.导语:导语是指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揭示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进行最精辟的议论,以吸引读者,是导语最主要的作用。正是因为消息要有导语,所以人们把其结构形式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