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道法学科 【同步训练】11.2犯罪与刑罚 1、刑法的内涵和作用(P96) (1)内涵:刑法是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应当承担何种刑事责任和对犯罪人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2)★作用: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2、★犯罪的基本特征 (P97-P98) ①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②犯罪是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区分犯罪与其他违法行为的法律分界线。)③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补充说明】犯罪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这一知识选择题经常考,而且经常故意混淆搭配。另外,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严重社会危害性,“严重”二字也不可少。 3、刑罚的内涵和类型(P98) (1)内涵:刑罚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利为主要内容。 (2)★类型:我国的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①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②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补充说明】主刑只能独立适用(即对一种犯罪只能适用一种主刑);附加刑既能独立适用,也能附加主刑使用。 4、★如何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P98) ①面对犯罪行为,我们要敢于斗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见义勇为/有勇) ②更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有勇有谋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见义“智”为/有谋) 单项选择题 选择题 1.2024年10月25日,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余某英犯拐卖儿童罪一案一审公开宣判:被告人余某英犯拐卖儿童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根据材料,我们可以推断出 (C ) ①被告人余某英已受到相应的行政制裁 ②判决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③死刑和没收个人财产既是主刑,也是附加刑④余某英拐卖儿童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春节档电影《第二十条》的热播,引起了小蒋同学对相关法律的浓厚兴趣。第二十条:……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规定该条款的法律是( C) A.宪法 B.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 C.刑法 D.民法典 3.在法律家族中,刑法是比较特别的一种法律。下列对刑法认识正确的是( B ) ①刑法可以惩治行政违法行为 ②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③刑法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 ④刑法规定了对犯罪人应当处以何种刑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欧某某在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等国家级考试中,招揽团伙组织考生作弊。经审理,人民法院认为欧某某的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组织考试作弊罪判处他有期徒刑三年三个月,并处罚金四万元。从该案例中,我们可知 ( C ) ①组织考试作弊的行为一定会受到刑罚处罚 ②刑法是保护人民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③作为社会成员,必须增强法治观念,认清犯罪危害 ④欧某某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王某某将自己的银行卡借给他人收取赃款58 000元,并从中获利1 500元。案发后,王某某主动投案并退缴全部违法所得。人民法院经审理后判处王某某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三个月,并处罚金1 000元。对此案例评论正确的有 ( C ) ①法院判决的依据是民法典 ②对王某某的处罚有主刑也有附加刑 ③王某某的行为不属于犯罪行为 ④王某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结合漫画《正当防卫认定新规定》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要弘扬法治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