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识读地图、图片、研读史料等学生活动,知道建立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治国方略。(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2.通过识读地图、研读史料、制作示意图等学生活动,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理解分封制在当时乃至对后市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认识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重要规律。(唯物史观) 重难点: 1.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分封制。 2.难点:西周分封制。 知识梳理: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夏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 1.建立: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定都阳城,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制度: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3.统治区域: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4.遗址;二里头遗———阶级分化 ②等级界限。 5.灭亡:桀统治残暴,约公元前 1600年被商汤所灭。 ★二、商朝的统治(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 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2.迁都: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3.灭亡:商纣王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 ★三、西周的兴衰(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1.建立:公元前1046 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史称“西周”。 2.西周的分封制———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制度。(周天子 → 诸侯 → 卿大夫 → 士 ) (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 (2)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3)作用:确立了周王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4)弊端:诸侯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当诸侯国力量强大后,会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 3.灭亡:①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时发生国人暴动 。②公元前771年,周幽王时,西周被犬戎族所亡。 四、东周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史称东周。 ★夏商周的更迭 朝代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亡国君主 夏朝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阳城 禹 桀 商朝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盘庚迁殷 汤 纣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约公元前771年 镐京 周武王 周幽王 东周 公元前770年 约公元前221年 洛邑 周平王 / ★夏、商、西周的兴亡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些说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练习巩固: 一、选择题 1.中原地区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巩义河洛古国、三门峡庙底沟二期文化等,到夏代的河南登封王城岗城址、偃师二里头遗址等,都整体出现了持续繁荣的趋势。直到商周时期,中原地区一直都居于领先地位。这表明( ) A.中华文明,始于中原 B.文明起源,多元一体 C.中原文明,历史悠久 D.中原文化,开放包容 2.中国文明经历古国(邦国)—王国—帝国三个阶段的发展。王国阶段,虽然法理上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实际上最高统治者天子只直接控制王畿地区,周边区域都是相对独立的诸侯国,是一种有中心的多元文明时期。我国王国阶段开始于( ) A.黄帝炎帝 B.夏朝 C.商朝 D.秦朝 3.某公众号一篇推文的标题为《在这里读懂中国最早王朝》,据此推测这篇文章介绍的是( ) A.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B.安阳殷墟博物馆 C.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D.西汉南越王墓 4.《礼记·礼运》记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为小康。”最能体现这一变化的是( ) A.新石器代替旧石器 B.分封制取代内外服 C.世袭制代替禅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