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学习目标: 1.立足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了解东汉兴亡的基本脉络,知道“光武中兴”的基本史实。(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 2.立足史料实证,理解“光武中兴”局面形成原因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学会提取信息,运用表格进行对比,培养分析和概括能力。(史料实证) 3.立足史料实证,知道黄巾起义的背景、概况、特点和影响。(史料实证) 重难点: 1.重点:“光武中兴”。 2.难点:外戚、宦官专权,豪强大族势力膨胀;促使东汉盛衰的原因。 知识梳理: 一、东汉的建立与“光武中兴”: 1.西汉灭亡:公元9年,王莽夺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2.东汉建立: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3.“光武中兴” (1)“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中兴措施):①释放奴婢;②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③合并郡县,裁减冗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④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2)影响: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4.东汉经济的发展:二牛一人一犁的耕作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王景受命治理黄河;冶铁(水利鼓风冶铁)、制瓷(青瓷)等手工业发展较快; ★三、东汉后期政局动荡 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原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皇位世袭制。 (2)特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恶性循环。 (3)影响:动摇了东汉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2.地方豪强势力膨胀导致东汉晚期出现割据局面。 四、黄巾起义 1.背景:东汉后期,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非常尖锐,时局动荡不安,社会危机不断加深,广大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2.爆发:184年,张角创立太平道。 3.特点:与传教相结合。 4.性质:是一场有组织的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5.结果:遭到镇压。 6.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名存实亡。 大泽乡起义与黄巾起义异同点 不同点 大泽乡起义 黄巾起义 时间 公元前209年 184年 领导人 陈胜、吴广 张角 口号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特点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 相同点 都属于农民起义,都沉重打击了当时的黑暗统治,但结果都失败了。 练习巩固: 一、选择题 1.下面年代尺中③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楚汉之争 B.三国鼎立形成 C.东汉建立 D.西晋完成统一 2.计算历史年代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根据下面时间轴,可知西汉存在了( ) A.193年 B.210年 C.211年 D.212年 3.如下图的画像砖描绘了汉光武帝时期市场贸易的景象,这可以用来佐证( ) A.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 B.东汉耕作技术的进步 C.光武中兴的商业发展 D.西汉百姓生活的困苦 4.下表内容反映出两汉时期( ) 时间 西汉 东汉 行政制度 郡国并行制;“推恩令”;中外朝;察举制;刺史制 虽置三公,事归台阁;控制外戚;整顿吏治;裁撤郡县 经济体制 “与民休息”到统一货币、盐铁官营、均输平准、抑制工商 清查垦田、户口;释放奴婢 思想 “黄老”之学至“尊崇儒术” 重视儒学 A.开创由中央管辖的郡县制 B.地方行政权力不断强化 C.国家治理践行大一统理念 D.始终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5.在治国理政方面,刘秀极力主张约法省禁、避免滥杀无辜,并多次大赦天下,颁发了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命令。这反映了光武帝的治国特点是( ) A.宽严并济 B.严刑峻法 C.宽厚仁善 D.威严刚毅 6.下图是东汉后期的两幅画像图。两幅图反映了,东汉后期( ) A.中外文明交流频繁 B.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C.南北绘画风格迥异 D.儒家思想影响广泛 7.理清线索有利于把握历史知识。请给下图确定一个主题( ) A.三国鼎立 B.东汉的兴衰 C.西晋的黑暗政治 D.北魏的建立和灭亡 8.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