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学习目标: 1.了解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成就,包括《齐民要术》、祖冲之的圆周率,以及这一时期书法、绘画和雕塑的艺术成就。(历史解释) 2.了解贾思勰、祖冲之、王羲之等人的个人经历和成就,学习他们身上的刻苦钻研的精神。(史料实证) 3.通过学习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成就,培养对古代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重难点: 1.重点:农学、数学成就。 2.难点: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科技文化取得成就的原因。 知识梳理: 领域 朝代 人物 主要成就 农学 北朝 贾思勰 《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数学 南朝 祖冲之 《缀术》;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七位数 历法 《大明历》与现行公历相差不到50秒 机械制造 指南车、水碓魔、千里船 书法 曹魏 钟繇 楷书《宣示表》 东晋 王羲之“书圣” 行书《兰亭集序》 绘画 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雕塑 北朝 /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反映了北方统治者大力推行佛教 地理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 文学 东汉三国 曹操父子 东晋 陶渊明 山水田园诗 音乐 南北朝 民歌 ★三国两晋南北朝更替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北方民族交融有何联系?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北方出现民族交融的背景下进行的,它又促进了北方的民族交融。 练习巩固: 一、选择题 1.下面是一位同学搜集的文物图片,据此判断其学习的主题是( ) A.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C.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D.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2.《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旨在强调( ) A.改进生产技术的重要性 B.创新生产工具的必要性 C.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 D.要实行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 3.祖冲之在圆周率研究中延续刘徽“割圆术”的极限思维,以正六边形为起点,逐步计算到正24576边形,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并创造性提出“密率”355/113这一高效分数近似值。这体现出祖冲之( ) A.依赖个人毅力突破计算极限 B.重视实用技术忽略理论研究 C.继承了前人成果并有所创新 D.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巨大 4.《南史》记载,祖冲之经过反复测算,把圆周率精确至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他还制造出水碓磨、千里船、指南车等。这体现了他( ) A.注重实践与创新 B.传承儒家经典 C.关注百姓的生活 D.追求仕途晋升 5.云冈石窟中期造像艺术开始汉化,服饰已出现“褒衣博带”的样式。这体现的时代特征是( ) A.国家统一 B.民族交融 C.对外开放 D.江南开发 6.某博物馆“汉字演变”展厅对东晋某位书法家有如下介绍:“其行书突破汉魏质朴书风,笔法自然灵动,如‘浮云舒卷,游龙惊鸿’。”这位书法家是( ) A.王羲之 B.顾恺之 C.颜真卿 D.柳公权 7.某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文化长廊”展览,以下可入选“魏晋风骨”展区的是( ) A. B. C. D. 8.英国大英博物馆藏有一件来自中国的画卷临摹品,它的原作创作于东晋,体现了“以形写神”的特色。该画卷最有可能临摹了( ) A.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B.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C.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D.阎立本的《步辇图》 9.魏晋南北朝时期……曹操父子的诗刚健雄劲。陶渊明的田园诗清新自然,朴实恬淡。民歌在南北朝有很大发展,北朝民歌慷慨豪迈,南朝民歌细腻婉转。这些风格各异的文学成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对这段文字最精准的概括是( ) A.文学领域成就突出 B.南朝民歌水平高超 C.曹操父子文学成就最大 D.陶渊明的诗广受欢迎 10.(2025·山东青岛·一模)“清乐”源自汉代乐府的俗乐,魏晋时期逐渐雅乐化,此后分散各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