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98399

4.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第四册

日期:2025-05-19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36次 大小:296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高二,第四,必修,2019,统编,政治
  • cover
课题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学习目标 1. 了解认识的含义及其两种形式。 2. 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 3. 理解实践的特点。 4. 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活动设计 阅读教材内容,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孔子往东游历,遇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时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时离人近。”(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同车伞一样,等到中午却像个盘子或钵盂了。这不是因为远的时候小,而近的时候大吗?”(后)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我觉得挺凉快,等到了中午,热得像把手伸进烫水里一样。这不是因为近的时候热,远的时候凉吗?”孔子不能裁决他们的是非。两个小孩讥笑道:“谁说你知识丰富呢?” 1. 上述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2. 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区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1. 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1) 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 (2)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3) 表象是指感知过的客观事物的外部特征在人脑中重现的形象以及由人的能动的想象力所创造的形象。 2.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 (1) 概念是对事物的本质的概括和反映,是同类事物的共性、一般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2) 判断是对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明和断定,在内容上是对事物之间的联系或关系的反映,在形式上表现为概念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3) 推理是从事物的联系或关系中由已知的推出未知的思维活动,其逻辑形式是从已知的几个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是判断之间的联系或关系的表现。 1. 杜威认为,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和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相比,只有高下程度的差异,没有本质的区别。 费尔巴哈认为,理论的活动是真正的人的活动,实践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而进行的一种“利己主义”活动。 黑格尔认为,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但他所说的“规定”和“改造”,只是人的精神、观念的活动,而不是物质性活动。 说明辩证唯物主义与杜威、费尔巴哈、黑格尔在实践观上的区别。 2. 下列活动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_____。 ①张某对果树进行整枝修剪 ②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 ③文艺工作者到革命老区演出 ④某同学认真思考数学题 ⑤鹦鹉学舌 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 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形式有哪些? 1. 以下是某中学生自制羽毛球的流程: ①取250毫升空饮料瓶一只,将瓶子的上半部分剪下; ②将剪下的部分均分为8份,用剪刀剪至瓶颈处,然后,将每一份剪成大小一致的花瓣形状; ③将泡沫水果网套套在瓶身外,用橡皮筋固定在瓶口处; ④用另一只泡沫水果网套裹住一粒玻璃弹子,塞进瓶口,塞紧并露出1厘米左右; ⑤剪下半只乒乓球,将半球底面覆在瓶口上,四边剪成须状,盖住瓶口后用橡皮筋固定住; ⑥美化修饰后,一只自制羽毛球就完成了。 该中学生自制羽毛球的过程说明了实践具有什么特点? 2. 凭借“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勇气,凭借“摸着石头过河”的智慧,改革开放实现了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的相互促进,从“大锅饭”到“大包干”,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大地上划出了经济特区,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市场经济体系。改革开放回答了中国发展之问,回应了时代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出的现实命题。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及其特点的知识,说明改革开放是如何回答了中国发展之问的。 1.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并不矛盾,主体的客观性渗透着能动性,意识的能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