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98804

必修1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2026届高中思想政治一轮复习

日期:2025-05-18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6次 大小:258273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必修,学案,一轮,思想政治,高中,2026届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融合必修3第一课的相关内容) [课标要求] 1.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2.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  )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方面的变化是因为我国各项制度的根本性改革的推动。 (  ) 3.改革开放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 (  ) 4.邓小平理论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  )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  ) 6.经济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科技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 (  )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物质力量。 (  ) [精准把握新高考 一轮复习更轻松] 题源 考点 考法/考情/教材切入点 2025·八省联考河南卷,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内容考查原因 2025·八省联考四川卷,1 改革开放的意义与要求 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内容为背景 2024·广东卷,1 改革开放的进程 解读不同时期改革的深意 2024·安徽卷,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分析引文中的关键词 2024·湖南卷,2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围绕发展成就考查核心素养 2024·江苏卷,1 “两个结合” 以学生探究活动成果分享为背景 2023·湖北卷,1 改革开放的意义 围绕我国发展成就创设情境  伟大的改革开放 1.改革开放的进程 (1)开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内容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 意义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历程 阶段 内容 起步阶段(1978—1992年) 对内改革 1978年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1984年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对外开放 1980年设置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设立海南省—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开放沿江、内陆、沿边城市—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进入新阶段(1992—2012年) 对内改革 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1993年部署建立—2003年部署完善 对外开放 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全面深化阶段(2012年以后) 对内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对外开放 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特别提醒:我国改革的性质 在不改变我国社会根本制度的前提下,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而不是对我国各项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2.改革开放的意义和要求 (1)意义 历史意义 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四个面貌”) ②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三大飞跃”) 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整合必修3内容) 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