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99957

七年级下册历史新部编版第三单元第18课《清朝的边疆治理》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5-05-2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4次 大小:6630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七年级,清朝的边疆治理,答案,练习题,课时,下册
  • cover
七年级下册历史新部编版第三单元第18课《清朝的边疆治理》课时练习题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艾伊外同学在复习历史时整理了如下一组图片,旨在研究明清时期( ) 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中的神威无敌大将军炮 清政府册封并赐予达赖、班禅的金印 赤崁楼 新疆伊犁将军府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 C.经济繁荣与发展 D.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2.清朝政府为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措施有( ) ①设置澎湖巡检司 ②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③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④平定回部贵族叛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清朝前期在东南,于台湾设立一府三县;在东北,雅克萨之战后,运用外交手段划定边界;在北方平定蒙古噶尔丹叛乱,设乌里雅苏台将军;与蒙古上层联姻,解决了中原长期受游牧势力威胁的问题。由此可见,清朝( ) 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B.边疆管理军事为主 C.疆域范围远超前代 D.国家治理因地制宜 4.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治理具有“国家统一、要在中央、郡县体制、因俗而治”的特点。下列措施中,能体现“因俗而治”管理智慧的是( ) A.明朝先后十八次修筑长城 B.明朝派戚继光等基本解除了东南沿海倭患 C.清朝组织编纂《四库全书》 D.清朝在西藏册封达赖、班禅并设置驻藏大臣 5.某同学搜集了以下三则材料:①郑成功收复台湾图;②《尼布楚条约》文本;③雅克萨之战示意图。其共同主题是( ) A.明朝抗击外来侵略 B.清朝维护国家统一 C.元朝边疆治理 D.宋代海外贸易 6.戚继光在《韬钤深处》中写道:“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郑成功在《复台》中写道:“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诗中“海波平”“逐荷夷”的壮举( ) A.加强了对西藏的有效管理 B.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民族利益 C.巩固了明政权的统治秩序 D.抗击了当时世界头号殖民帝国 7.历史兴趣小组围绕“诗中史”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搜集了以下诗句。这些诗句能够佐证民族英雄郑成功的英勇事迹的是( ) A.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B.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C.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D.上报天子救黔首,杀尽倭奴觅封 8.据《金史·礼志》记载,金世宗大定年间确立“三年一祭”大禹之制;《元史·顺帝纪》载,元朝曾于至正四年(1344年)和至正九年(1349年)两次修葺绍兴禹庙;《清实录》显示,康熙、乾隆南巡时皆亲赴浙江大禹陵祭祀。这些少数民族政权的举措共同表明( ) A.边疆治理的强化 B.政治联姻促进交融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9.根据相应的内容归纳主题,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必备能力之一。下面材料展示的内容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1)战国时期,中原诸侯与周边戎狄逐渐融合,形成“华夏同源”观念; (2)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迁都洛阳,改汉姓、行汉制; (3)西夏仿唐宋官制,尊儒崇佛; (4)元朝继承中原政治制度,设行省、尊孔庙; (5)清朝土尔扈特部东归,称“与俄罗斯种类不同,衣冠言语皆中国风”。 A.华夷之辨下的族群对立 B.华夏认同中的文化凝聚 C.羁縻政策下的边疆控制 D.朝贡体系下的等级秩序 10.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所示是小史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应填入的是( ) A.设立西域都护府 B.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C.册封达赖和班禅 D.签订《尼布楚条约》 11.某学校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将收集的资料整理成下表,该资料可以佐证清朝的统治( ) 1683年,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 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事务。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751年,清朝在西藏地方设立噶厦,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