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00766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测试(含答案)

日期:2025-05-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6次 大小:9454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单元,第二,答案,测试,变化,社会
  • cover
2025年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 第二单元综合评价 (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_____ 学号:_____ 姓名:_____ 成绩: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著名史学家邓广铭曾写道:“(赵匡胤)在夺取政权之初,对内部的篡夺成风的局势必须刹住,对外部的分崩离析局面也必须加以结束。”据此推断,宋太祖当时的首要任务是 (  ) A.增强地方实力 B.发动对辽战争 C.打击官僚贵族 D.加强中央集权 2.欧阳修的《归田录》里记录了一则轶事:有一位少卿很喜欢吃螃蟹,他曾请求到外州当个知州。有人问他希望到哪个州上任,他说“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则可矣”。这位官员产生这种想法是因为通判(  ) A.掌握地方军权 B.控制地方财政大权 C.负责考核知州 D.监督并分知州权力 3.这一时期的将军们多有生不逢时之感,他们不得不听命于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在抗击女真以及蒙古骑兵袭扰南方地区的路上,他们并非没有努力过。当时的将军们“生不逢时”主要是由于 (  ) A.五代十国纷争不断 B.北宋政治局面混乱 C.南宋朝廷偏安江南 D.崇文抑武限制兵权 4.宋朝的科举考试有如下规定。这表明 (  ) 期名 把考卷最上端的考生信息予以密封,判卷官不能获知答卷者的身份。 编排 去掉试卷卷首的考生信息,以字号为顺序编排试卷。 复考 初考官用朱笔考校试卷、定出等第后,将试卷密封送复考所,由复考官和点检试卷官复审,再定等第后,转送详定所。 A. 官员选拔方式多样 B.考试程序较为严密 C.吏治清明行政高效 D.防弊措施流于形式 5.某则史料中有“免役钱”“募人充役”“测量土地以定赋税”等文字。该史料可用于研究 (  ) A.秦国的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北宋王安石变法 D.元朝的统一措施 6.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属于研究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的第一手史料的是 (  ) A.电影《满江红》 B.学术专著《岳飞传》 C.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 D.辽墓出土的马镫 7.下面方框内的对话讨论的是 (  ) 甲:堂堂一个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给“岁币”,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吗? 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开设榷场,互通有无,不也造福百姓吗? A. 宋夏议和 B.澶渊之盟 C.宋金议和 D.靖康之变 8. 据史书记载,“契丹小儿初读书,先以俗语颠倒其文句而习之”,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契丹儿童便念成“月明里和尚门子打,水底里树上老鸦坐”。这反映出当时的 (  ) A.重文轻武 B.宋辽和战 C.政权更迭 D.民族交融 9.史书记载:“建炎(宋高宗第一个年号)之后,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流落他乡)之人遍满。”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契丹崛起 B.北宋建立 C.靖康之变 D.宋夏议和 10.宋辽金对峙时期,辽人在自称“中国”的同时,并不反对宋人自称“中国”,而且认为金、宋都是“中国”。上述历史现象反映出 (  ) A.各民族生活习俗日趋一致 B.各民族间的经济交流频繁 C.各民族文化认同不断加强 D.中原地区的文化始终领先 11.有人这样评价成吉思汗:“那位令人惊异的领袖的成功使历史上大多数指挥官的成就黯然失色。”成吉思汗获得这样评价的原因是他 (  ) A.攻灭西夏 B.统一蒙古 C.建立元朝 D.统一中国 12.《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907—1368年)》一书中写道:“北京和杭州两方的皇帝当然都认为自己是君临中国世界的正统的统治者。”这一观点体现了 (  ) A.辽与北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