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00767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5-2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3次 大小:3631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单元,第三,国家,测试题,发展,巩固
  • cover
2025年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 第三单元综合评价 (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_____ 学号:_____ 姓名:_____ 成绩: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思维导图可以系统地整合信息。下面思维导图最适合来说明 (  ) A.宋太祖加强君权 B.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C.朱元璋强化皇权 D.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2.朱元璋为基层地方官员制定三十一项《到任须知》,一方面帮助地方官员治理基层社会,另一方面让地方耆宿(年老资深德高望重的人)、里老来监督地方官,互为牵制。朱元璋制定《到任须知》的根本目的是 (  ) A.规范官员权力 B.强化社会治理 C.加强中央集权 D.完善政府机构 3.明朝科举考试规定命题范围局限在“四书”“五经”中,考生答题议论的内容必须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等为标准,并模仿古人语气“代圣人立言”。这表明明朝 (  ) A.考试内容简单 B.士人思想活跃 C.思想专制加强 D.文化繁荣发展 4.明朝前期,中央政府在北方设立九边重镇防范蒙古,但蒙古军队多次南下袭扰,威逼北京。明朝中后期,明王朝与蒙古达成协议,恢复通贡关系,在边镇开设互市场所,允许边民自相贸易,此后明朝与蒙古之间很少爆发大规模战争。这一变化反映出 (  ) A.中原经济是蒙古政权的生存基础 B.重修长城削弱了边境的防御力量 C.明朝政府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经贸往来有利于民族间和睦相处 5.郑和下西洋后,明朝社会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这些著作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南亚、西亚,以及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这表明郑和下西洋 (  )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促使明朝调整对外政策 C.推动中国社会转型 D.增进对亚非国家的了解 6.卫所制是明代的军事制度,卫是卫所制下最高的军事战术单位。下表是明朝初年部分沿海地区设置卫所的情况,这些卫所的设立主要是为了 (  ) 驻地 山东沿海 浙江沿海 福建沿海 广东沿海 卫的数量 11卫 14卫 9卫 8卫 A. 配合郑成功收复台湾 B.防范蒙古人南下 C.抵御英国的殖民扩张 D.抗击倭寇的侵扰 7.对联是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与下面对联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 荐热血拼身守土,龙船震鼓鼙,敢令重洋倭寇灭; 展素心无意封侯,虎胆卫家国,但祈万里海波平。 A. 岳飞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 8.明朝末年,皇族、宦官、官僚、地主或以暴力,或以各种名义,大肆搜刮地产。“近来田地多归有力之家,非乡绅,则富民”,贫者“无立锥之地”。据此可知,明朝末年 (  ) A.朝廷赋税沉重 B.官僚机构臃肿 C.自然灾害频繁 D.土地兼并严重 9.张居正改革期间,推行边防新政,大量削减军费,提倡开展军屯,大力整饬北边屯田,重点清丈军队的土地数目。据此推知,张居正改革 (  ) A.有助于缓解统治危机 B.降低了蒙古势力的威胁 C.着眼于国家休养生息 D.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 10.下面示意图中“?”处应填入 (  ) A.吴三桂降清 B.明朝建立 C.李自成起义 D.清军入关 11.辽、西夏、金三朝推崇科举制和儒家文化,萌生并强化了“懂礼即中国”“用中国之礼则中国之”的观念。清朝统治者入主中原后也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广建孔庙。上述举措都有利于 (  ) A.助推文化重心转移 B.化解民族间的矛盾 C.增进南北文化交流 D.强化大一统的思想 12.据史料记载,郑成功率军进入台湾后,“南北路土社(台湾高山族的基层社会组织)闻风归附者接踵而至”,“土民男妇壶浆,迎者塞道”。据此可知,郑成功能够收复台湾的重要原因是 (  ) A.军队纪律严明 B.军事实力强大 C.战略战术得当 D.台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