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02211

必修3 第三单元 第十四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2026届高中思想政治一轮复习

日期:2025-05-19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9次 大小:328832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必修,学案,一轮,思想政治,高中,2026届
    第十四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课标要求] 1.简述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2.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经济职能。 (  ) 2.制定和实施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 (  )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  ) 4.坚持法治建设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  ) 5.我国法律针对特定群体给予特殊的优待和保护。 (  ) 6.我们既重视发挥法律的教化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规范作用。 (  ) [精准把握新高考 一轮复习更轻松] 题源 考点 考法/考情/教材切入点 2024·山东卷,6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以法律条文为背景材料 2024·湖北卷,8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 关联教材必修3P82 探究与分享的小字解释 2023·福建卷,6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及成就 以法治成果为背景创设情境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1.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 决定因素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法的特征 ①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②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③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法的职能 ①法的政治职能是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 ②法的社会职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易错警示:法制与法治 法制 法治 区别 是静态意义的词,重在制度。法律和制度的简称,强调的是一个国家的法及其法律制度 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强调国家处于依法治理的一种状态,是动态意义的词,重在治理,是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的 任何国家都有法制 只在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法治 联系 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 2.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形成了以宪法为 核心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律体 系 ①在现行宪法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规,法律体系日趋完备,实现了有法可依 ②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法律的作用不断增强 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 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保证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我国将人权保障贯穿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使人权法治保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考向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及成就 典题 (2023·福建卷,6,3分)在202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向全国人大提交的工作报告中,多组数据呈现“一升一降”的特点引人注目。例如,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等新型危害经济社会管理秩序犯罪的起诉人数上升;抢劫、故意杀人等严重暴力犯罪和涉枪涉爆、毒品犯罪起诉案件总量持续下降。“一升一降”说明(  ) ①依法治国取得新成效,社会秩序持续向好 ②司法办案重点适时调整,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 ③全民法治观念与时俱进,社会法治化水平稳步提高 ④法治保障力度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日益增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含综合探究三)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 坚持 中国 共产 党的 领导 ①原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②要求: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 坚持 人民 主体 地位 ①原因: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要求:必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