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02654

选择性必修3 第一单元 第四十四课 树立科学思维和把握逻辑要义(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2026届高中思想政治一轮复习

日期:2025-05-18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5次 大小:61354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选择性,一轮,思想政治,高中,2026届,3份
    [贯彻大单元教学理念 践行系统性复习思路] 本模块的知识复习,要把握三条线索。 线索一:在把握思维的特征、基本形态等基础上,梳理科学思维的知识体系,包括科学思维的含义、特征及作用,逻辑思维规则,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思维能力等。 线索二:顺着首先准确把握概念、然后正确运用判断、最后掌握推理方法的主线,依次掌握定义、划分———简单判断、复合判断———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等逻辑思维的知识。 线索三:遵循共性理论与具体知识相结合的原则,在明确含义与特征的基础上,梳理辩证思维的各个具体要求;在明确含义与特征的基础上,梳理创新思维的具体方法。 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第四十四课 树立科学思维和把握逻辑要义 [课标要求] 1.描述常见的思维活动;体会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了解思维的基本形态和特征;懂得正确思维的基本条件。2.区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掌握科学思维的特征,领悟学会科学思维的意义。3.辨析常见的逻辑错误,掌握形式逻辑的三个基本规律。 1.思维具有间接性是指思维能够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  ) 2.思维推动实践发展。 (  ) 3.从思维的方向看,思维包括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  ) 4.抽象思维以感觉、知觉和表象等反映认识对象。 (  ) 5.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 (  ) 6.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 (  ) 7.科学思维是客观的。 (  ) 8.人们的认识前后不一致,并不一定违背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  ) 9.排中律表明,“A”和“非A”必有一假。 (  ) 10.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是自相矛盾的。 (  ) [精准把握新高考 一轮复习更轻松] 题源 考点 考法/考情/教材切入点 2024·山东卷,10 思维形态 对设问指向要求很高 2024·湖南卷,16 矛盾律与排中律 对多种判断进行有条件的推断分析 2024·黑吉辽卷,9 思维的特征 以古诗词与现代环保相结合创设情境 2024·浙江6月选考,24 同一律 以人类认识发展的事例为背景 2024·浙江1月选考,23 同一律 考查对各种推理内容的分析 2023·北京卷,6 思维形态 以图文并茂的背景创设情境 2023·天津卷,11 矛盾律与排中律 分析漫画中的逻辑错误 2022·山东卷,9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理论总结创新为背景  走进思维世界 1.思维的含义:“逻辑与思维”中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反映。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 知识拓展: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区别 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联系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发展为理性认识,二者均以实践为基础,又反作用于实践 2.思维的特征 内涵 例证 间接性 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号脉、化验、量血压、B超等都是借助仪器对内脏器官功能的推测 概括性 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根据“月晕”和“刮风”之间的联系,地板“潮湿”和要“下雨”之间的联系,得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 能动性 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对客观实际的认识 杯弓蛇影,知己知彼,举一反三 特别提醒:思维的间接性、概括性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正是由于思维的能动性,人们才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间接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舍去表面的、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