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02765

11.2刑法与犯罪(课件29张PPT+教案)

日期:2025-05-22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9次 大小:74265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1.2,刑法,犯罪,课件,29张,PPT+
    (课件网) 第十一课 远离违法犯罪 第二框 犯罪与刑罚 目录 教学内容分析 01 02 03 04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板书设计 作业与学习拓展设计 05 06 07 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评价设计 01 教学内容分析 第四单元 生活在法治社会 第九课 法律为我们护航 第十课 走进民法典 第十一课 远离违法犯罪 *法不可违 *犯罪与刑罚 *严于律己 教材内容 01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内容 生活观察-违法的性质,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探究与分享-犯罪的特征 相关链接-刑法体系示意图 阅读感悟-正当防卫 核心观点 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刑法是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应当承担何种刑事责任和对罪犯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犯罪是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行为;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面对犯罪行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本节课是关于刑法知识的探讨,刑法在中学法治课堂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将刑法知识融入本单元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的法律思维的培养,从而减少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发生,这对于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02 学情分析 小学阶段 通过简单的例子和故事,向学生解释什么是犯罪。同时让学生了解如何保护自己,避免成为犯罪者的受害者和参与者。小学生阶段主要是通过培养基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来实现刑法的启蒙。这也为初中进一步学习刑法知识打下基础。 中学阶段 家庭功能的缺失、父母监管不足以及社会闲散青少年的增多,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中学生对刑法的正确理解。 中学生独立意识增强,但辨别是非能力较弱,一些中学生可能因为好奇、寻求刺激或虚荣心等原因,导致犯罪动机的突发性和盲目性。 中学生普遍对刑法知识有好奇心,但缺乏深度理解。 03 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刑法知识,培养正确的刑法观念、树立正确的刑法定罪理念,以及提高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发展。 通过对刑法案件的分析,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为未来成为法治社会的合格成员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犯罪的特征。 教学难点:面对犯罪行为,我们应该怎么做。 壹 贰 叁 走进刑法殿堂 活动一:时政识刑法 活动二:法网追踪 解锁犯罪密码 活动一:案例解码 活动二:正义启航 光影法韵 活动:刑法题材电影品鉴 04 教学活动设计 走进刑法殿堂 环节一 活动一 学生活动 学生诵读,感受刑法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制定和修改的时间。 知识拓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职权。 设计意图: 通过时政素材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刑法的重要性,认识到一个人,也许一生都不与犯罪打交道,但从犯罪学的角度看,我们每一个人既是潜在的被害人,又是潜在的犯罪人。所以,了解学习刑法,不仅仅是维护我们自身权益的需要,也是增强法治观念,减少、避免违法犯罪的需要。 感受刑法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 时政识刑法 活动二 情境一:齐某撬开他人小轿车车门,盗窃车内笔记本电脑等贵重物品。 情境二:马某要求中途下车被拒绝后,抢控公交车司机手中的方向盘,干扰公交车正常行驶,危及公共安全。 情境三:汪某将一件禁止出口的青铜器出售给一个外国人。 学生活动 自主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解决三个情境中提出的问题。 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国有财产。 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分析情境中人物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设计意图 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直观理解刑法条文,从案件中寻找关键信息,明白刑法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