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温故知新: 世界的物质性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我们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定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1.物质的概念及唯一特性: 2.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 3.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方法论: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共同本质的抽象概括;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哲学上物质的具体表现。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运动的规律性 学习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对运动现象的分析,把握运动的哲学概念,把握运动的规律性,认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科学精神:通过对规律的学习,尊重规律,按照规律办事。同时要善于在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公共参与:在学习和生活中,坚持唯物主义,克服主观想象,坚持无神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重点:规律的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难点:如何理解“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01 规律是客观的 2.2运动的规律性 一、规律是客观的 自然运动:自然界处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 自然界中的运动与变化 机械运动:地面物体和宇宙天体在内的一切客观物体的位置移动。 生命运动: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自我更新。 人类社会是运动变化的:人类社会处于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地运动和发展中 一、规律是客观的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 人的思维是运动变化的:人的认识也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一、规律是客观的 一、规律是客观的 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1、运动的哲学含义 注意:①“一切”,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 ②“变化”和“过程”表现为位置的移动、数量的增减、事物性质的变化; “变化”从空间上讲,“过程”从时间上讲。 机械运动 物理运动 化学运动 生物运动 社会运动 思维运动 ………… 自然界的运动 人类社会的运动 人的思维的运动 运动的具体形态 共性和个性 一般与个别 普遍与特殊 抽象、概括和总结 哲学上的“运动” 哲学上讲的运动是对世界上一切运动形式共同特征的抽象概括和总结,与日常生活中具体的运动形态之间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思考:1.刻舟求剑为什么没有成功吗?说明什么?2.离开运动谈物质属于什么观点? 结论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刻舟求剑者认为物质是不运动的,是离开运动谈物质,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物质世界以什么方式存在?有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呢? 注意:区分物质的固有(根本)属性和物质的唯一特性。 运动 客观实在性 ———物质离不开运动。 本身就有的而不是外部强加于它的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结论②: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慧能、王守仁等认为不是物质在动,而是“心”动,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典型的唯心主义。 思考:2.物质能离开运动吗?离开物质谈运动属于什么观点? ———运动也离不开物质。 客观的 物质的 原理: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