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单元第18课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他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大英雄:他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出生入死,功勋卓著,也曾身陷囹圄;他多次遇刺却能逢凶化吉;他懂天文熟地理,谙韬略善用人;他戎马倥偬数十载,横扫白山黑水,统一女真各部,击溃大明王朝,成为威震北中国的一代铁血汗王!他是 ( ) A.阿骨打 B.忽必烈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2.右图所示为1944年郭沫若所作的《甲申三百年祭》,回顾了那一年明政权的灭亡和被打败。李自成政权是被哪个民族灭亡的 ( ) A契丹族 B.蒙古族 C.满洲族 D.藏族 3.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其中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是 ( ) A.秦、汉 B.元、清 C.金、元 D.辽、宋 4.“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也。”这里的“执政之府”是 ( ) A.市舶司 B.中书省 C.锦衣卫 D.军机处 5.军机处的设立表明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设立军机处的清朝皇帝是 ( )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6.清代一位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由此判断该大臣 ( ) A.在皇帝心目中没有地位,心生抱怨 B.完全听命于皇帝,处理军国大事 C.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办事非常认真仔细 7.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 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权力的强化 8.清朝大兴文字狱,主要压制打击的是 ( ) A.督抚大员 B.王公贵族 C.知识分子 D.分裂势力 9.下列对应关系是加强思想控制的大事,正确的是 ( ) ①秦始皇———焚书坑儒” ②明朝———八股取士 ③东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清朝———文字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应该是 ( ) A.特务统治的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文化专制的强化 D.专制集权的加强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在清朝残酷的文化压迫下,中华文化受到严重的摧残。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政府下诏征举士人,想学康熙重开博学鸿儒科,谁知响应寥寥,只得作罢。人才凋零,文治废弛,以至于此,其消极影响于此可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是清政府哪一机构的办公用房 在该机构中,大臣的职责是什么 (2)你如何看待材料一中图一所示机构的设立 (3)材料一中的两栋不同的建筑体现了大臣和皇帝怎样的地位 说明了什么 (4)材料二中清朝实行了什么政策使中华文化受到严重的摧残 这一政策有着怎样的消极影响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识记能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统一女真各部”,明朝后期,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2.【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1944年的三百年前是1644年,这一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推翻了明朝。同年,清朝统治者联合吴三桂进入关内,大败农民军,占领了北京。建立清朝的是满洲族,故选C。 3.【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选项中元、清、金、辽都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从限定词“统一全国”进一步分析,符合实际条件的只有元和清。 4.【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市舶司 中书省 锦衣卫 军机处 唐朝 元朝 明朝 清雍正帝时 由题中“自雍乾后”可知D符合题意。 5.【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识记能力。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6.【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清代”“画成依样旧葫芦”等,可判断这位大臣应该是军机大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