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校 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小题,每小题 1分,共 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 1.在环太湖流城(南方),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良渚文化时期的聚落群,这些聚 落群大多建在人工夯筑的土台之上,土台距地面一般都在六七米以上。这反映了 () A.地理环境对早期人类生活的影响 B.原始部落联盟的发展过程 C.新石器时期南方手工业开始出现 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2.西汉前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在此背景下以司马相如为代表的 文学家,创作出辞藻华丽、恢宏大气的汉赋,充分展现了汉代大一统王朝的文化 自信与审美追求。这体现了() A.西汉政府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西汉时期对外交往的开放包容 D.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 3.据《海录碎事》记载,宋代“果州、合州(今重庆合川)等无平田,农人于山 垅起伏间为防,潴(积聚)雨水,用植粳糯(种植水稻),谓之田,俗名雷鸣田 (梯田的一种),盖言待雷雨而后有水也”。这反映出() A.合州等地农业的发达 B.农业种植技术的进步 C.因地制宜的劳动智慧 D.宋代经济的快速发展 4.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观察地图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学习历史。下 图为《清朝疆域图》(1820年),据图可知() A.清朝时期南海诸岛还未隶属中央政权 B.清朝在地方上统一实行行省制度 C.现代中国的版图在清朝时已基本奠定 D.中俄边界在清朝前期已划分清楚 历史试题卷第 1页共 6页 5.小鲁同学对汉字的发展演变很有兴趣,下图是他对“史”字演变过程进行的总 结。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 A.连续性 B.创新性 C.包容性 D.和平性 6.某班同学编排了一出历史剧,剧中的主人公有这样一段台词:“我翻开历史一 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 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他 们历史剧的主题应该是() A.反抗侵略 B.思想解放 C.变法图强 D.政治革命 7.全民族抗战时期,周恩来和南方局的其他领导在重庆时常对国民党中坚持抗 战、坚持团结和进步的爱国人士进行耐心地宣传、解释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 策。这一举措旨在() A.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推动达成第二次国共合作 C.建立敌后抗日民主政权 D.调动工人阶级抗战积极性 8.观察下图的时间轴,该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社会主义的建立和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新生政权的成立和巩固 D.民族关系的发展 9.论从史出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小巴同学搜集了如下史实,据此推断他想论 述的观点是() ◆1980平,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4个经济 特区。 ◆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 14个沿海 城市。 ◆1985年,中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 开放区。 ◆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 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B.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沿海地区开始 C.改革开放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D.中国对外开放呈现循序渐进的特点 10.综合实践学习活动“探究文明成就,走进历史世界”正在开展,下列序号所 指区域对应文明成就正确的是() A.①象形文字 ②楔形文字 ③司母戊鼎 ④佛教文化 B.①象形文字 ②楔形文字 ③佛教文化 ④司母戊鼎 C.①金字塔 ②楔形文字 ③儒略历 ④四羊方尊 D.①儒略历 ②象形文字 ③金字塔 ④四羊方尊 11.新航路开辟后,非洲沦为了任人宰割的“黑暗大陆”,非洲人民通过 500多年 坚持不懈的斗争,终于在 2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