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04901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教学课件

日期:2025-05-2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5次 大小:755602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七年级,历史,下册,17课,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 cover
(课件网) 明代《流民图》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与清朝建立 目 录 张居正:补天裂终成空 李自成:闯王旗卷九重 吴三桂:山海关引清兵 皇太极:易帜稳固皇权 一、张居正:补天裂终成空 一、天裂:危机严重 一、明朝政治腐败: 1.皇帝沉迷享乐 强权 失踪 工作狂 美食达人 蛐蛐达人 被抓 在位七年 木工达人 罢朝30年 开放海禁 弘治中兴 沉迷豹房 沉迷炼丹 被毒死 被抓 沉迷享乐 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中纵情享乐,还到处游玩,甚至公开抢掠民女。明熹宗爱好木工,成年累月像木匠一样制作木器,朝政全都交给宦官魏忠贤。魏忠贤权倾朝野,人称“九千岁”。 魏忠贤 刘瑾 汪直 王振 一、明朝政治腐败: 2.宦官专权,统治集团内部结党营私 材料一:明代中后期,宦官专权愈演愈烈,英宗时期的王振、武宗时期的刘瑾、熹宗时期的魏忠贤都权倾朝野,排斥异己。朝廷内外派系林立、纷争不已,浙党、齐党、宣党等争权夺利。 ———《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万历中叶以后,朝中派系渐成,浙党(沈一贯为首)、齐党(亓诗教为首)、宣党(汤宾尹为首)、楚党(官应震为首)各树门户,攻讦不休。浙党依附内阁,齐党勾结言官,宣党则结纳翰林,皆以地域为纽带,以排挤异己为能事。 ———谢国桢《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 ①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②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流离失所。 材料一:(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村无吠犬,尚敲催追之门;树有啼鹊,尽洒鞭扑之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哭。 ———《豫变纪略》 材料二:富者动连阡陌,贫者地鲜立锥。饥寒切身,乱之生也,职此之忧。 ———《明清史料》 二、社会危机严重 中央对社会控制力下降,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张居正,湖北荆州人,12岁考中秀才,16岁中举人,23岁中进士,后官至内阁首辅。面对政治混乱局面,张居正整顿吏治,赏罚分明,使得朝廷的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明史》对他的评价是:“通识时变,勇于任事。” 二、改革:力挽狂澜 张居正改革 时间 措施 经济 政治 军事 影响 万历初年 清丈田亩,合并杂税、徭役、田赋,推行“一条鞭法” 整顿吏治 巩固边防 一条鞭法简化了税收手续,减少了地方官吏渔利百姓的行为,政府税收增加,取得了积极成效。 材料三:自正德以来太仓银库的收入总数,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正德初年149万两,嘉靖十一年(1532)243万两,嘉靖二十八年295. 7116万两,隆庆元年(1567)23万两,万历五年(1577)435. 94万两,天启时327万余两。———《论张居正税法改革》 思考:通过无锡东林书院可以感受到当时士人们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胸怀天下、关注现实生活,体现了世人的责任与担当。 二、李自成:闯王旗卷九重 二、李自成:闯王旗卷九重 材料一:(崇祯元年)八九月间,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迨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其山中石块而食。 ———马懋才《备陈大饥疏》 材料二:富者动连阡陌,贫者地鲜立锥。———《明清史料》甲编 土地兼并严重 民众不堪重负 (明末)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燐,夜夜常闻鬼哭。———《豫变纪略》 政治更加腐败 农民起义爆发 李自成。他出生于陕西的贫困农家 ,生活十分困苦,童年给地主放羊,长大后当过兵。 李自成21岁时成为银川驿站驿卒,后被裁辍业。崇祯三年,他在米脂号召饥民起义 ,率众投靠农民军,后被推为闯王。他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和拥护。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在西安建国,国号大顺 。不久后,他率军攻克北京,推翻了明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