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06310

【新课标】10.2 保护人身权 课件(22张ppt+视频素材)

日期:2025-05-22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4次 大小:522421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新课标,10.2,保护,人身权,课件,22张
    (课件网) 单元导航 本单元以“法治”为主题,围绕“我与法治”的关系问题,引导同学们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培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从内心深处尊崇法律、信仰法律。 单元目标 走进民法典 生活在法治社会 法律为我们护航 远离违法和犯罪 9.1 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 9.2 法律保障生活 10.1 认识民法典 10.2 保护人身权 11.1 法不可违 11.2 犯罪与刑罚 10.3 保障财产权 11.3 严于律己 介绍了我国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阐明了法律保障生活,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法治建设成就,认识法律的作用,引导学生自觉做到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捍卫法律。 结合民法典的颁布实施,介绍民法典的相关知识,阐明民法典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认识民法典对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意义,引导学生体会民法典所起到的更好保障人民权益的作用,增强学生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介绍了法律的重要性、违法行为的分类、犯罪的基本特征和刑罚的种类等知识点,帮助学生认识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树立“法不可违”的信念,增强法治意识,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帮助学生反省自身行为,远离不良行为,积极预防犯罪。 开盒挂人———一场没有赢家的道德狂欢 新课导入: 开盒挂人是否涉及违法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 开盒挂人现象警示我们,技术发展带来的不仅是便利,还有道德风险。唯有坚守法律底线,重建道德共识,才能让网络空间真正成为文明交流的精神家园。让我们携手共建一个理性、友善的网络环境,让道德审判的狂欢永远成为过去。 第十课 走近民法典 10.2 保护人身权 第四单元 生活在法治社会 1.政治认同:感受我国法律对人权的全面保护,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在保障人权方面的制度优势。 2.法治观念:理解人身权的基本内容及其法律保护措施,增强法治意识,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责任意识:树立隐私保护意识,自觉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积极履行维护自身和他人人身权的责任。 4.道德修养:理解尊重他人隐私和人格尊严的道德意义,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促进社会文明和谐。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重点:法律保护人身权的具体内容。 教学难点:隐私权范围的界定与实践应用。 学习目标: 1.法律保护人身权的原因、要求、内容 2.法律保护生命权和健康权? 3.法律保护肖像权? 4.法律保护隐私权? 情境一反映了人们的生命权和健康权受到法律保护。参见民法典第一千零二条、一千零四条、一千二百条。 情境二反映了人们的隐私权受到法律保护。参见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 当人身权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我们可以依据法律要求侵权人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侵权人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我们可以通过调解,诉讼等手段维护自己的人身权益。法律依据:例如,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条、一千一百七十九条、一千一百八十二条、一千一百八十三条规定。 生命权与健康权 隐私权 民法典为何不断完善对人身权的保护? 民法典对保护名誉权的相关规定 侵权形式 :包括侮辱(如辱骂、贬损)和诽谤(如捏造事实、散布谣言)。 法律后果 :受害人可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 拥有人身权,我们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民法典》第1024条规定了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并明确禁止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名誉权。具体内容如下: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通过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名誉权保护的是民事主体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社会评价 (2)要求: (3)内容: 1.法律保护人身权的原因、要求、内容 (1)原因: 拥有人身权,我们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我们既要保护自己的人身权,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权。 人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