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课 认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 能力提升 中国盛产名茶。下图为我国部分名茶产地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名茶产地分布的特点是(C) A.在全国均匀分布 B.北方地区没有分布 C.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D.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 2.台湾冻顶乌龙茶产自(C) A.台湾岛西部平原 B.台湾岛东部平原 C.台湾岛中部山地 D.台湾岛北部山地 3.近几年,石家庄市灵寿县的山里种出了“太行龙井茶”,其需解决的最大困难是(A) A.冬季低温的气候条件 B.夏季降水多的气候条件 C.比较贫瘠的土壤条件 D.崎岖且海拔高的地形条件 读图,完成4~6题。 4.下列人文景观主要分布在②地区的是(A) A.水乡人家 B.窑洞 C.蒙古包 D.葡萄晾房 5.下列对我国①地区与②地区自然地理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C) A.①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②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B.①②两地区的河流冬季都不结冰,终年可以通航 C.①地区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②地区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D.①地区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②地区则以平原、山地为主 6.①②两地区的粮食作物分别以小麦、水稻为主,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B) A.热量 B.降水 C.土壤 D.光照 7.关于我国南方与北方地区地理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D) A.农业生产:北方地区自然条件差,无商品粮基地;南方地区水热条件好,水稻种植广泛 B.农业生产限制性因素:北方地区水源不足,南方地区热量不足 C.工业结构:北方地区以能源工业为主,南方地区以重工业为主 D.矿产资源:北方地区煤炭、石油、铁矿丰富,南方地区有色金属丰富 跨学科 历史 ———天下地土,南北高下相半。且以江淮南北论之:江淮以北,高田平旷,所种宜黍稷等稼;江淮以南,下土涂泥,所种宜稻秫。又南北渐远,寒暖殊别,故所种早晚不同……”(引自《王祯农书·地利篇》)。据此完成8~9题。 8.“江淮以北”和“江淮以南”泛指我国的(A) A.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B.高原地区和平原地区 C.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D.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 9.下列关于我国江淮南北两侧的叙述,正确的是(D) A.江淮以南,土地广阔平坦 B.江淮以北水田广布,种植水稻 C.江淮以北,河流纵横交错 D.南北距离越远,热量差异越大 据图完成10~11题。 中国沿106°E地形剖面图(部分) 10.图中丙所示的地形区是(C) A.东南丘陵 B.四川盆地 C.云贵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11.对于图中甲、乙两地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C) ①甲地传统民居屋顶坡度较大 ②乙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 ③甲地1月平均气温低于0℃ ④乙地流行的民歌形式是信天游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我国地域辽阔,综合各地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下面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下列关于甲、乙两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C) A.甲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0℃ B.乙地区年降水量最多可达800毫米 C.甲地区以陆运为主 D.乙地区作物熟制为两年三熟 13.四大地理区域与其自然地理特征及民居特征对应正确的是(D) A.甲———远看是山,近看是川,牧区多见蒙古包 B.乙———气候复杂多样,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C.丙———以盆地、高原为主,民居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高 D.丁———地势高耸,气候高寒,城镇多见平顶碉房 下图是某年6月3日~5日我国冬小麦发育期预测及收获进度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南方地区的冬小麦已基本收获,而北方地区的冬小麦还未完全成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B)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势 D.经度位置 15.下列地形区的冬小麦大部分处于乳熟期的是(B)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东南丘陵 D.云贵高原 16.2024年元旦,哈尔滨的小朋与在台湾高雄度假的爷爷在线上聊天。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部分)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