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07257

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两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

日期:2025-05-22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2次 大小:198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两位数乘两位数,课稿
  • cover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聚焦算理算法,构建智慧课堂”,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课标解析 首先我们来看课标的要求。本单元学段目标是探索并掌握多位数的乘除法,感悟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能计算两位数乘除三位数,形成数感和运算能力。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解决问题。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做出解释。涉及到的核心素养是符号意识、数感、运算能力。 二、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阶段的“整数乘法”模块的内容包括表内乘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两位数四个主题单元。我们可以将整数乘法的教学分为两个层次:乘法的意义、表内乘法是第一层次,目标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及掌握基本口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是第二层次,目标是运用分与合思想将新知识转化为表内乘法进行计算,并用竖式记录过程。 在整数乘法第二层次教学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一个核心教学内容,其教学重点是将“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进行计算,并探索竖式记录过程。 “两位数乘两位数”包括“口算”“笔算”和“连乘、连除解决问题”这样三大板块。这节课属于笔算这个模块。我们来看这节课的设计意图 (1)教学重点是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时,所得的积的末位数要和十位上的数对齐。 (2) 重视新知转化为旧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 (3) 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教材给出了两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并给出与算式相对应的点子图。重点教授第二种点子图,注意与竖式计算的算理对应,为后面学生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和算法作铺垫。 (4) 接着通过“想一想”引出竖式的计算方法,强调每一步计算的具体含义,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乘法运算基础,具备了初步的分析和推理能力。然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对于他们来说,在算理的理解上仍存在一定的难度。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方式更倾向于直观、形象,抽象思维能力还在逐步发展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借助点子图等直观手段,将抽象的算理直观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四、说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会用两位数乘两位数解决问题。 2.借助几何直观,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对比分析等方式感悟转化思想,理解算理,感受算法多样化。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理解算理。 难点:理解算理。 五、说教学方法 1. 教法:在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如对古诗计算字数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运用直观演示法,借助点子图等教具,将抽象的算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 2. 学法:学生主要运用自主探究法,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尝试计算,探索不同的算法。另外,还运用直观操作法学生通过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画一画等操作,直观地理解计算过程和算理。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创设情境,对古诗。问问题“同学们,看到这幅画,你想到那句古诗呢?”以充满趣味性的对古诗活动为开场。 2、引出问题。 在对古诗的过程中引出问题“每行有14个字,有12行,一共有多少个字?”自然地引出了新课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算法,明晰算理。 1.尝试用估算。 展示不同格子数量的方格纸,让学生用估算的方法判断能否抄下相应字数。这一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还为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